第723章
钟离修说得起劲,众人也听得兴奋。
梁萧在徐州推行仁政,支出了不少钱财。
官盐的出现,等于从门阀盐商嘴里抢食,合理地回收了这部分支出,未来还会有巨量的盈余。
当然,绝大部分的徐州百姓短期内是肯定不需要食盐了,但徐州食盐可以售往外地,持续创收!
此事更是得到了武帝的鼎力支持,名正言顺!
可以说,廉价书籍和白糖让徐州渡过难关,海盐则让徐州稳步崛起!
有了足够的收入,可以适当减轻徐州百姓的税赋,可以有力地保障徐州地区的安定,甚至万众一心,抵抗一切外敌。
“不必限制本地民众购买,只需要提醒民众,今后食盐只降不涨,并且供给稳定,如此也能让外界知道徐州的食盐产量管够。”梁萧叮嘱道,“至于食盐的来源,明眼人都应该清楚,是藏不住的。必须在外界研究出相关制盐技术之前,狠狠赚他们一笔!”
钟离修欣喜应允。
如今他的儿子钟离清风作为广陵太守,受命负责盐场之事,功莫大焉。
梁萧对盐场的重视不言而喻,还有周密的布置,严防死守,就连海寇出没都考虑到了,因此不必担心出什么乱子。
让天下人震惊于徐州食盐的产量,也有利于迫使西秦低头,接受谈判条件。
当然,损失最大的一定是门阀盐商,这完全是在刨他们的根!
毕竟常规制盐技术的基础成本摆在那里,还要算上人工和运输成本,甚至要加上“孝敬”地方官的成本,这些盐商注定对梁萧的食盐束手无策。
“武君敬告徐州百姓:今后徐州本地食盐只降不涨,供给充足!”
消息首先在沛郡传开,百姓无不欢呼雀跃,对梁萧感恩戴德。
对比每斤五十文起步的粗制食盐,每斤八十文起步的精盐,徐州官府每斤二十五文的“精盐”简直是上天的恩赐!
正在天策府客房休息的拓跋倩影,很快收到相关消息,坐立难安。
“情报不是说了,光是沛郡这边的百姓,每户平均囤积的食盐都超过十五斤,官府居然还是游刃有余。。。。。。”
为了保证与梁萧谈判顺利,这一阵子她专门恶补了盐政相关知识,和使团众人讨论之后,只能得出结论:徐州应该是发现了超大盐井,或者直接煮海为盐并用粗制的海盐进一步提纯。
但无论梁萧是否损人不利己,西秦再不应对此事,盐政损失将不可估量!
正当拓跋倩影焦躁之时,山阳郡的信使终于带来了拓跋穹的密信。
“公主殿下,陛下送来急信!”
拓跋倩影迫不及待拆开信件,浏览之后,长叹一口气,拂袖离去。
“主公,西秦长安公主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