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文学

三五文学>医武江湖TXT免费 > 第475章 茯苓四逆汤(第2页)

第475章 茯苓四逆汤(第2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同时茯苓秉天之阳气下而为雨(阴);人参秉地之阴气上而为水(阴)。

生附强命门火,让下焦的整个“地下水”热起来;干姜强脾阳,让整个中焦“地面”热起来;炙甘草补脾虚(脾为后天之本)。

天上阴云消散、地面和地下是热的,天地水道循环相通,而且循环在水道中的水是“热”的,自然能解决阴阳两虚的少阴证。

这里为何不用强心阳的肉桂或者桂枝呢?原因很简单,因为阴阳两虚的少阴证归根到底,问题是出现在下焦命门火不强,不是因为心阳不强,我们在临床中,如果遇到年老体虚的患者,我的建议是尽量少用肉桂,因为脾是后天之本,肾是先天之本,要从脾和肾入手,如果不去管脾和肾,盲目用强心阳的药,轻者让患者出现心悸的问题,重则直接玩完。

当然身体强壮的病人,该用强心阳的药时就要用。说到这里,我再提一笔太阳证,在我的临床生涯中,几乎所有身体本虚弱的病人,只要得感冒,那处方起手就得是附子,例如桂枝附子汤、四逆汤、麻黄附子升麻汤等等,如果身体本不虚的病人得感冒,那无外乎就是中风或者伤寒,用桂枝汤、葛根汤和麻黄汤做加减即可。

说到这里了,又有一个知识点出现了,就是如何治疗身体本虚的病人,对于这种病人,各派都有很多的补药,什么人参、黄芪、当归、枸杞,甚至是紫河车等等。

但我所学的中医知识中,补虚只有大枣、甘草和党参。

为何会只有这三种药呢?原因我们认为真正的虚的来源是先天(肾)和后天(脾)的虚导致身体的虚,所以这个虚是个病,不是常规意义上的虚,所以我们在治疗这类虚证时,肯定会用到附子(补先天)和干姜(补后天),这么说吧,在我所学的中医知识中,压根就没有“补”这么一说,要么是直接上手开方治病,要么是不用开方治疗,等身体自复。

我师父本身就一直反对吃补药,如今我算是继承我师父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光大”了,我认为不仅少吃补药,更要少吃一些“治病的药”。

要记住,如果“将下雨的权力交到卖雨伞的人手里,那雨就会一直下。”

我讲个故事啊,我在年轻时有一段时间非常的“臭屁”,留了点长发后每天都找理发师打理,用的洗发水什么贵买什么。

时间一长,我发现我头皮屑越来越多,为了彻底消灭头皮屑,我几乎买遍了市面上所有去屑的洗发水,但根本阻挡不了头皮屑的滋生。

我自己也研究了很多中药,用中药水配合洗发水洗头,发现依旧效果不大。

后来我因为一些事被“软禁”在了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洗漱产品只有洗衣粉和牙膏。洗澡、洗衣服、洗头等等,都用洗衣粉,而且用的洗衣粉还是最便宜的那种。

我起初非常抗拒用洗衣粉洗头发,后来也就习惯了,洗到最后我发现我久久无法根治的头皮屑问题竟然好了。

还是那句话,“将下雨的权力交到卖雨伞的人手里,那雨就会一直下”。

好了,我们书归正传,继续写中医。

上文中写“茯苓四逆汤”处方时,采用的方式是“用中药材的象形说配合人身体与天地相同的理论”,这种方式是我师父晚年阶段教授我中医知识时常用的方式。

中医学最简单的学习方式是从药材的主治入手学中医,这也是现在常用的方式,用这种方式学习的结果是方子越来越大,用的药越来越多,对疾病的认识越来越浅薄,最后会发展成“辨病论治”,然后中医就“制式化”了,什么病用什么药,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似清晰明了,一上手就抓瞎了。

第二种方式是从阴阳和五行为基础,配合药材的性味归经入手,这算是传统的中医学习方式,用这种方式学习的结果是治病时想的越来越多,越来越不自信,最后结果是“学医十年,不发一言”。

第三种方式是从“人身与自然一致”这一理论为基础,配合药材的象形以及性味归经入手,这算是“道医”的一种学习方式吧,用这种方式学习的结果是会变得神神叨叨,最后直接成别人眼中的“神棍”了。

这样看来,这三种学习方式没有一个是好的,哈哈哈……。

但是,任何方式只要对应的方向对了,那没有哪种是不好的,如果要捞钱,用极短的时间奔小康,那第一种学习方式是比较好的,逮住青蛙攥出尿来,一个处方最少二十味药,一付药最少一百块,只要来一个病人,起步就得三十付药,再推销一些保健的中药,哪个暴利推销哪个,在一个地方开三年中医诊所,周边青蛙的尿攥得差不多了,就换个地方接着开诊所,不出五年,有车有房有存款,生活直接奔小康。

如果要想着当一个所谓的“医者仁心的好医生”,那第二种方式是比较合适的,结果可能会成为一个人人敬仰的好医生,也可能会直接玩完,哈哈哈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