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现在,所有部落都主动将麾下子民分散藏匿在荒野各处。
而为了避免拔出萝卜带出泥,尽可能增加各支队伍的生存率,他们对其他队伍的动向了解有限,甚至是一无所知。
而那些掌握着力量的,有资格说“不”的部落高层,要么早早就被观一纸命令调走,被安排成为仆从军,现在全落在了煊手中。
要么就在与那些沙民杂兵周旋应对,根本不能第一时间知道此事,也无法有效的发出自己的声音。
等他们知道时,很可能已经木已成舟。
这也是宋明烛被耿煊授权处置此事后,拿出的第一个看似简单,实则重磅级命令。
宋明烛的精力,也从营地修筑,调整到了这一领域。
而很快,他就把主意打到了耿煊头上。
“借粮?”面对宋明烛提出的请求,耿煊有些意外。
不过,随着宋明烛的解释,耿煊也逐渐明白过来。
各部落在将麾下人丁进行分散安置之前,在物资,特别是粮食这一块,自然也都有安排。
若是深究这些安排,会感受到一种近乎冰冷的理智。
那些分散藏匿的人丁中,痕迹最明显,最好寻找,也确实是最先被找到的,都是年纪偏大,以及一些“病”、“弱”的群体。
而那些更年轻的群体,痕迹更少,隐藏得也更深。
另一方面,前者携带的物资也最少,粮食平均到每个人,更是只能支撑一个月左右。
而那些躲得更远,隐藏得更深的群体,人均资源,特别是粮食,也是最多。
特别是那些珍贵的,活着的羊群,全都在这些队伍手中。
这么安排的用意,从结果去看,一眼明了。
越是没有价值的群体,越容易被发现。
在绝对不可能做到天衣无缝,不露丝毫破绽的情况下,这些群体就是主动露出来的破绽,用来吸引目光,牵扯精力,消耗时间。
无论是自愿,还是不自愿,他们都用自己的生命做掩护,让其他更有价值的藏匿群体更加安全。
在做出这样的安排时,各部落首领之间,并没有彼此商量串通。
可奇妙的是,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做出了相似的安排。
现在,“黑风军”拿下了大半个幽州的控制权。
让他们回归。
最先回归的,当然是那些距离各部落最近,也是价值最低的“老弱”群体。
因为其特性,他们回归之时,基本都是两手空空,粮食告罄。
“黑风军”若是不给一些支援,他们真的会饿死在那里。
而那些携带着更多物资的队伍,这时候还没有返回。
摆在宋明烛面前的理由,是这些人为了安全,藏匿的距离太远。
但一个没有宣之于口,宋明烛心知肚明的原因,则是他们要观望一段时间。
宋明烛针对这些已回归的部落民的安排,将决定后续队伍回归的积极性。
毕竟,说得再好听,都不如实实在在做出来的让人信服。
这压力,就给到了宋明烛身上。
而他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别让他们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