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同学惊讶地瞪大了双眼。
下个瞬间,她顿时羞得满脸通红。
“我……在哼歌?”
看样子她是在无意识下哼出声来的。
“是啊。你好像哼得很开心,在走廊都能听见。”
“呜呜……”
葵同学发出一声低鸣,同时用双手捂住脸,很明显是在害羞。
她的反应让我觉得非常有趣,不由得想要捉弄她一下。
“我可以顺便问你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
“为什么你哼的是森林里的小熊(译注:美国童谣TheOtherDayIMetaBear的日文版。)?”
“咦?”
葵同学听到这个问题,一时之间僵在原地。
“森林……小熊?”
她一脸惊讶地歪了歪头。
看来她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唱的是『森林里的小熊』。
不过,我大概猜得到。
葵同学既然没有注意到自己在哼歌,当然也不可能发现自己唱的是『森林里的小熊』。
葵同学从害羞的表情,瞬间换成认真思考的表情。
过了一会儿,她抬起头──
“……大概是因为要去深山里的温泉胜地旅行,觉得可以见到熊先生的缘故吧。”
她的回答让我搞不清楚是认真还是开玩笑的。
“这、这样啊……”
这个要怎么吐槽才好啦?
森林里的小熊是每个人小时候都唱过的歌,从歌词和旋律听来,熊根本就被塑造成一种对人类很友善的好动物,但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话,那可是恐怖至极。
事实上,森林里的小熊原本是美国民谣,歌词大意是『被熊追着跑,原以为真的完蛋了』,而日语版歌词则是『小熊帮忙捡回失物,大家成为好朋友一起唱歌跳舞?』,最终迎来谜一般的圆满结局。
为什么日语版会被改编成可爱的氛围呢?希望务必调查一下。
虽然感觉莫名其妙,我也不忍心破坏葵同学心中美好的印象。
我无法判断她对这件事情有多么认真,于是试着用温柔的语气提醒她。
“熊先生应该还在冬眠,大概见不到吧?”
“是吗?说的也对……”
葵同学有些失望地垂头丧气,看来她不像是在开玩笑。
虽然不是真的,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或许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因为熊通常都被描绘成可爱的角色。
因此,比起一听到熊就感到害怕,反而有更多人会觉得很可爱,尤其小孩子更是会这么想。例如最爱吃蜂蜜的维○小熊或拉○熊。
这已经可以说是角色商业化所产生的弊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