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文学

三五文学>家父宋仁宗御风流笔趣阁 > 第一百二十三章 伐夏搅局(第2页)

第一百二十三章 伐夏搅局(第2页)

本朝的萧迭里得可以算一个,但如今也被富贵生活与时间消磨掉了不少锐气,所以萧迭里得只能遗憾地成为过去式。

那如狄咏、张熙、折继长一般的中平之将呢?

在这一点上耶律洪基可以拍着胸脯说一句还是有不少的。但正因其材质中平,所以能够发挥出来的水平就很大程度上依赖手下兵卒的素质。

配上精兵,他们能在大雪天气里战上一夜,然后还有鼓足余勇,带人再追上一天,把委哥宁令给带回来。

可若是遇上孬兵,精气神就很可能会被连累崩盘。

无可否认,如今国中除了少许精锐,余者都比不过现在狄青所率领的这支宋军,因此勇猛之人在这支队伍中更添勇猛,怯懦之人也被激发得多了三分胆魄。

这样看来,宋军一战灭夏的可能性真的很高。

这样于国是大大的不利。

可真要干涉,让宋国把夏国这块到嘴的肥肉给吐了,重回令人安心的三足鼎立局面,朝中又得付出什么样的筹码。

椿?日?

确切一点来说,是什么样的代价?这个代价他们又能付得起吗?

耶律洪基捏着军报,脑中闪过无数个念头,但都零零碎碎,不成体系。

但很遗憾的是,对于尚未掌握最高权力的他来说,他并没有充足思考的时间。

问题沉沉地朝他压了下来。

“查剌(耶律洪基契丹名为耶律查剌),你也看过军报了,你的意见呢?”

对待自己的父亲,耶律洪基是畏多于敬。而且他虽是嫡长子,如今被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也能参与政事,但到底没有正位东宫,而他的父亲可是有着皇太弟的。

大辽的多头政治格局所导致皇太弟血案可是有先例的。

所以他思来想去,用了一个最中庸的说法:“惜乎李元昊未能亲自领兵。”

委哥宁令不过一长在富贵乡的纨绔子弟罢了,遇上狄青那个猛人,遭逢如此大败也算正常。

假使李元昊领兵,凭借他的威望与身份,即便是中了狄青营啸之计,也不会输得这么惨。

得了答案的耶律宗真只是摇头轻笑。

他这个儿子啊,本事是有的,但到底稚嫩了些。

只看到委哥宁令大败的根由是个人才具不足,没看到李元昊派委哥宁令将兵是七分故意,三分不得已。

如今西夏父老子幼,不少人提议效仿本朝立委哥宁令为皇太弟以备不时之需。

可李元昊辛苦一辈子,哪里舍得将好不容易攒下来的家底送给堂弟。

只看中原历史就知道,号称礼仪之邦,但涉及皇位争夺个个都红了眼睛,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孙策孙权还是亲兄弟呢,兄终弟及,可孙策的儿子可有成功活下来的?

就是要委哥宁令败,李元昊才能将西夏朝中提议立皇太弟的声音压下去。

再说由李元昊亲自将兵就能赢狄青了吗?他看未必。

李元昊已经老了,这个老不仅是指年龄,更是指心气。

作为一个已经被亲生儿子背刺过一回的人,他恐怕更担忧率领大军离开后有人挟幼子架空他,让他再一次腹背受敌。

所以李元昊离不得兴庆府,也不敢离开兴庆府。

只是恐怕老谋深算的李元昊也没有想到,委哥宁令不仅败了,还败得那么惨。

比自己捡钱更开心的事当然是看到对手哗啦啦爆金币。

但一想到对手爆完金币后被打的就会轮到自己,欢喜的情绪便变得浅薄。

于是耶律宗真不免挑剔起了儿子。

都二十多岁的人了,比宋国那个赵昕足足年长六岁,怎么还无人家一半谋略与胆识。

辽宋素来并称,他如今却要输在儿子上了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