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翻拍《水浒》?
接下来的几天,张辰一直在闭关,主要是丰富《2012》的故事板。
这部电影,他瞄准的是明年暑期档,奥运会之前上映。
按照时间倒推下来,满打满算只剩下13个月,时间上非常紧。
他突然有些后悔当初答应任仲伦担当上影节颁奖嘉宾了。
上影节在六月中旬举办,那么他最早也得六月下旬才能开机。
白白浪费了半个月的时间。
可已经答应了,不好反悔,剩下的这段时间就只能尽量完善故事板。
有时候,这玩意的作用比预演动画还要重要。
故事板,或者说分镜稿越详细,工作人员越能直观的了解导演的意图。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时,张辰在画的就是洛杉矶板块翘起的那张特效图,《2012》最震撼的几个标志性镜头之一。
这种镜头单纯靠语言描述是很难准确表达的,用图画的方式呈现就直观很多。
张辰绘制的只是一个大概的样子,角度,各元素的布局,位置。
类似这样的镜头,肯定是特效和模型结合。
张辰已经让特效公司制作对应的液压机了,有《环太平洋》的经验,制作起来并不难。
只是比之前的更大而已。
不止这里,灾难第一次降临时的那一幕也用到了液压机模拟地震。
这些镜头都会在横店的影棚里拍。
这是张辰故意的。
一个是出于成本的考虑。
这些东西在国内生产,拍摄,费用会更低。
另一个则是他的一点私心,想要尽量锻炼国内的队伍。
硬件模型这块,国内其实非常有优势。
强大的工业能力决定了,想要什么样的道具都可以造出来。
只不过以前缺少类似的场景,所以就缺少必要的配套。
但只要有需要,这块可以很快组织起来。
目前张辰手下的特效公司就是专门干这个的。
另外就是CG特效这块,这东西,不是说有钱就行的,必须得上手干。
国内从事这块的特效公司不算很多,不超过50家,且80%为10人以下的小团队。
如BJ“视点特艺”承接《京华烟云》特效时,全组仅7人,用3台电脑完成200个镜头,单镜头制作周期平均3天,质量仅达“能看”标准。
项目流程混乱,无标准化分工,常出现建模师同时负责渲染、合成师手动调整每一帧色彩的情况。
06年《鹿鼎记》神龙教祭坛的火焰特效因反复修改,最终呈现“五毛钱火焰”。
这也是‘五毛特效’的起源。
CG特效这块,一口吃不成胖子,只能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