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解析出完全相悖,却又合乎情理的回答啊!
加上最开始,贾邵回答的那个答案。
以及如今当场回答的三个答案,一共是四个。
而这四个回答,分别引用了:《毛诗序》、《礼记·昏义》、《尚书·尧典》、《中庸》、《孟子》、《易》、《礼记·聘义》、《周易·系辞》。
这些书,在场读书人肯定都读过,甚至会背诵。
但谁敢说,自己能做到这般举重若轻,信手拈来?
这已经不是简单地经史互参,两相辩证了!
得需要多么恐怖的阅读量,多么恐怖的天资学识,多么恐怖的才情感悟,方能做到这一步啊!
不仅在场的读书人。
连先前狂傲的苏师兄,此刻都眯起眼睛,认真打量贾邵。
此人,是个人物!
但为何此前他却从未听过‘贾邵’的名讳?
就如凭空冒出来一般!
可没听过,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人确实有才。
因此苏师兄收起脸上的狂妄,干脆利落道:“没有异议。”
显然,这位苏师兄,只是平等的看不起每一个废物。
而一旦发现对方并非废物,他自会给予应有的尊重。
接下来。
是一场让张廷豫,和在场无数读书人震撼到头皮发麻,且永生难忘的场面。
那原本名不见经传的贾邵,从容站在原地,整个人神采飞扬,浑身尽是少年郎的肆意洒脱。
贾邵问:“答案四,蒙养论。《学记》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你可有异议?”
苏师兄:“没有异议。”
贾邵问:“答案五,伦理论。《易》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你可有异议?”
苏师兄:“没有异议。”
崔邵问:“答案六……”
此后足足半盏茶功夫。
崔岘给出了十个答案,每一个答案,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
一开始,张廷豫等年轻的读书人们,还震撼的听着。
可后来,越听脸色越苍白。
越听神情越惊恐。
不是,这合理吗?
就这一个简单的问题,你硬生生能给出十种截然不同的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