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群众啊!”闫玉张口就来,学不是白上的,她的小肚子正经有点东西。<p>
“爹你想啊,古代很少分家,都是老一辈拿主意说了算,大伯对他们好,他们的家人肯定也对咱好。<p>
咱家这几口,没有能做活的人,有村里人帮衬着,路上才好过。<p>
万一有哪个老人家觉得自己是拖累不走了,那一大家子多半也走不成,这次的旱灾真的很严重,不走的话……”<p>
闫玉现在知道了,他们要抢在缴粮税之前离开,才能有更多的口粮。<p>
人不走,就得缴税,缴税后,旱情持续,没吃没喝……<p>
“那咱家自己买了借他们使不行?那可是咱家卖地的银子!”闫老二心疼道。<p>
别看他当时话说的敞亮,那是因为老闫开口了,他这个当弟弟的不能给他掉链子。<p>
钱咱既然出了就不能不听个响动,得让村里人记咱家的好。<p>
老闫既然那么想带村子人一起走,他可不得在旁边帮衬几句,画画大饼么。<p>
可心里能不难受吗?自家还愁吃喝不够呢。<p>
那银子买了粮食,吃的时候不香吗!<p>
闫玉继续分析:“如果是咱家的牲口给村子人使,肯定不如是他们自己的上心,真路上遇到点啥事,不是自家的,抽腿就跑,但要是大家伙的,又有自家爹娘在上面坐着,他们肯定要卖力护一护的。”<p>
“还有村里就咱家有牛,崔郎中家是驴,看着太打眼,再多两个牲口就好不少,爹你说是不是?”<p>
闫老二想了一想,一村人上路,全腿着,就他家坐牛车……是挺不好。<p>
用闺女的话说,打眼。<p>
“爹你不还说乡里乡亲的,人家饿咱不能看着,那大方!咋又犯小心眼了?”闫玉调侃她爹。<p>
“那能一样吗?你大伯手里就攥着卖地那点钱,这用那用,没剩多少。<p>
咱到了北边不得安家?啥啥都得要银子。<p>
他倒好,十五两银子就拿出去了,也不和家里人商量商量。<p>
那是卖地的钱!对,那地不得有我一半!银子也有我一半,去了二十两,那十五两应该是我的,他都不问问我。”闫老二顺嘴胡说,其实就是说说,瞎贫。<p>
闫玉灵光一闪。<p>
“爹啊!你说的太对了!等回家你就和大伯理论理论,保持你的人设,太通情达理了,不像闫老二。”<p>
闫老二:……<p>
这鬼人设不想要行不行。<p>
“你作一作,闹一闹,听听大伯是咋想的,你再假装被说服,省得咱俩在这乱猜。”闫玉继续怂恿道。<p>
“那我刚才那深明大义,暖人心口的话不是白说了!”闫老二不干。<p>
“爹,以我从小伙伴里套出来的话看,你不能白作,每次闹腾,大伯最后都给你钱,唉!我大伯人太好了!”<p>
闫老二绝对不承认他是因为给钱动了心,“万一你大伯生气给咱分家呢?”<p>
“所以爹伱轻点作,别太使劲,问个明白就得。”<p>
闫老二:这绝对是個馊主意。<p>
……<p>
“大哥,家里这么大的事你咋不和我商量商量?”闫老二小声问。<p>
“你说卖地还债之事还是为村老置办牲口代步之事?”<p>
闫老二低着头,硬着头皮道:“卖地的银子有我一半,凭啥给村老买牲口?咱自己都不够吃……”<p>
闫怀文沉默半晌。<p>
“你在麦场不是这么说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