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妻子说朝廷今天有人来摸排走访了,看她们这些女子有没有意愿参与到一些轻工业和手工业工厂里去。
戴亭顿时有些惊讶。
秦国的朝廷信用在商鞅变法之后就立起来了,并且在历代秦国君王的努力和秦法的共同作用下,这个信用一直坚挺,如今的嬴政时代更是因为有李缘的出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朝廷突然间派人来摸排走访,这几乎是一个摆在明面上的信号:另一场变革要来了。
“朝廷这是想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也能为家庭出点力吧?”
妻子略带憧憬的说道:“肯定是大王和国师谁要办的,只有他们才是为我们好;以后农闲时,我也可以去赚点钱了,我们家的税早就够了,我也不能让你一个人太累,这下……”
戴亭默不作声。
他其实不在乎这个,身为研究员的他,不仅可以说是村中首富,也是村里地位最高的人。
哪怕只有他一个人在科学院做事,也绝对饿不着自己的亲人。
只是国师出现后到今天,秦国几乎每个月都不一样,谁知道明天朝廷就有什么大政策变动?
所以对这种事,他早有心理准备,秦国绝不会一成不变。
但他默不作声,不代表所有男人都和他一个想法。
同村的另一户人家里。
另一个在商行当差的小厮家里,他就对自己妻子的想法很不认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本就是商行中的一员,虽然只是个底层员工,但也远比一般家庭有钱,他并不认为自己家里窘迫到了需要妻子出去做工的程度。
“若需要妻子出去养活,与赘婿何异?”
“赘婿连工厂都进不了,朝廷许多机会也享受不到;可朝廷现在是允许我们出力,这是两件事啊!”面对丈夫的不解,女人也只能搬出朝廷来说话。
“这样让别人怎么看我们?”丈夫说:“现在那些厂里的女工有几个?大部分可都是朝廷女婢和一些犯官女眷,你难道想和她们为伍吗?”
“我只是想赚点钱。”
“我们不缺钱,我跟随掌柜的他们下乡一次就能赚十几钱,每个月的工钱是我们以前一年才能赚的。”
女人没说话,只是倔强的说了句:“反正朝廷是为我们好。”
……
国师府。
张苍坐在属于自己的屋子里,看着面前这十几份刚上交来的民间舆情报告,许久都没有说话。
好消息,社会阻力远比预期的要小。
坏消息,阻力大部分都来源于一些相对有地位的家中人。
普通穷苦家庭里,妇女们对此都喜闻乐见,农闲时分一来,她们除了织布、种菜以外就只剩下照顾孩子老人了;加上织布技术和纺织厂的出现,以至于布匹价格和这方面的税收都降了许多,她们就更感到不适应了。
男人们对此也没什么意见,以前国师没出现之前,农忙时节一来,别说女人,哪怕小孩都要下地干活,不然交不起税赋吃不起饭苦的是自己;眼下能多一份活计,他们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
只有部分在之前这一两年间有了些许家产、也在民间小有地位的人,他们比较反对自家的女人也出去劳作。
张苍拿着这些报告左看右看。
“自家不需要女人出去劳累”“家中有余钱何必受累”“女子不适合劳作”等等借口都只是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