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嬴政因为老人的话而陷入沉思时。
周围,村里另外三个老人也走了过来,他们被这两个外来的年轻人引起了兴趣。
大王和国师的态度摆在那,什么样的权贵子弟,才会想着给他们做事以求获得好处?
家中长辈怕是最少得是部长级别的。
“你们要说帮助,我们倒还真有个需要你们帮的。”
“直言无妨。”
“我孙儿在军中当骑兵,我想请人写信,但老朽腿脚不便,不方便去城中找商行,能不能让那些会来村里的行商们也捎带信啊?”
嬴政和李缘都愣了下。
这个时代军中士卒和后方家人可以通信,但只有将领级别的高级军官才能借用驿站体系来送行,其他大部分士卒和普通军官的家书,都只能通过随军商人——他们的业务范围很广,也包括了送信。
去年,秦国对驿站体系进行了改革,但也仅仅只是允许百姓借用驿站的设施休息、不至于空养着一个庞大的驿站体系。
至于送信……一开始李缘提过,但被嬴政否决了。
理由也很简单:人手不够。
驿站体系在之前只是用于朝廷内部传递文书的,人员组成也都是为朝廷机构服务,若要和李缘说的一样开设送信业务,不仅需要将原本只在主干道附近有的驿站扩大至全国范围,还需要许多熟悉当地的人员。
以咸阳通往陇西郡郡城的路为例。
数百里之间,只有一条是已经铺上水泥的主干道,此外十几条都是通往下级县的道路。
只有主干道上有十几个驿站,其他地方没有。
因为朝廷公文发到陇西郡郡城之后,是要由郡守府做出相应安排后才会下发到下方的县里。
如果要把驿站体系的送信业务覆盖咸阳到陇西这中间地区,至少得多出数十个驿站、数百甚至上千人员,还不包括要在郡城或者一些交通节点进行分发的站点人员。
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工程,而秦国此刻哪个方面都缺人。
而且你要开这个,首先是你得有足够的需求,然而现在民间会写字的人都很少。
嬴政在考虑怎么跟这些老人说朝廷的困难,但李缘却忽然问道:“老人家,村中有多少青壮在军中?”
几个老人想了想。
“五个。”
“现在留下青壮中,还有没出去做事的吗?”
“当然,有好几个嘞。”
李缘看向嬴政,眨了下眼。
嬴政陷入了思索。
四个老人看着他们俩的眼神交流,有些摸不着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