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韩非虽然也是韩王室公子,但也只是个公子;在韩非的兄弟继位为王后,他就已经成了旁系。
嬴政的意思很明显:
韩王一脉的香火血食是不会断,但由谁来继承,寡人说了算!
众人仔细一想,倒也觉得很合理。
到这个时间了,还不愿意投靠秦国的人估计以后也不会安分,还留着他们给自家祖宗祭祀,那岂不是主动留下个隐患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韩非有些魂不守舍。
而身旁,李斯已经问出了所有人都想问的问题:“大王,明年是准备灭韩吗?”
嬴政看向了王绾,后者起身:“李廷会,这一年多以来,三个学宫已经有七百余官员来进修过,加上六国来人中不断有人通过考核入仕,朝廷官员缺口已经得到了缓和,到明年年中,学宫那一批出来的几百官员已经可以上任新岗位了。”
上任新岗位=去韩国那两郡之地任职。
李斯皱了皱眉,其实秦国如今许多朝廷部门虽然看上去人多了,可相比于要做的事,还是有些紧巴巴的。
相比灭韩国,他更希望把那些多出来的官员先充实一下国内。
“不灭不行了。”嬴政似乎知道他在想什么,忽然说:“那清平队的事,你们都听说了吧?自从接受秦国援助后,他们已经在推动灭亡韩国了。”
“如今韩国南阳郡内的百姓,已经恨不得秦军打过去了;到明年,怕是新郑城都要变成这样了。”
“到了那时候,韩国不灭也得灭了。”
众人一阵沉默。
这倒是确实,当民心达到一个地步后,秦国若再没有什么行动,反而会伤了百姓的心。
但忽然间,众人又觉得有些荒唐。
自古以来,国家之事都是上层来决定的,可曾有百姓推着一个国家行灭国之事的?
“对韩国现有官员的审查,可以开始了。”
嬴政说:“依玄衣卫的情报来看,如今韩国之地的官员,按秦律来看不应受死罪的恐怕不到四成,能在日后留下为官的恐怕只有一成,让商队和驻韩使者想办法考察下这些人,看是否真的适合留下。”
这就是韩国现状——还有良心的官员只剩下十分之一。
或许,每一个朝廷末期,都是这样……
“大王,这是巴郡郡守递交的报告。”
灭韩之事定下后,李斯又拿出了一份报告:“巴郡由于地处偏远,加之和楚国接壤,一些民风……不利于朝廷。”
……
巴郡。
东南某县。
数百人围在一条大江边上,看着江边上的几个人。
几人中以一个年轻人为首,他穿着一身古怪的衣服,左手中拿着一个酷似头骨的东西,右手正在空中比划着什么。
其他五个人则分立他周围,皆盘腿坐在地上闭目指天。
远处的人群里。
乔装打扮的县令脸色有些阴沉的看着那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