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男人回到家时,看到妻子的大哥一家逃亡而来,他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反感。
相反,他很是热情的拿出了家中收藏的一小瓶酒,想要跟大哥一起分享。
这是他年节前和同村的工友合伙买的,当时候商铺是三瓶酒一起卖。
他能理解当初妻子大哥一家的行为。
那个时候的秦国,由于刚结束长平之战没几年,在六国的名声确实不怎么样……
只是今朝已经物是人非,他也不想再纠结那些了。
自家今年已有结余,帮衬一下亲友也不是不行。
“咱家养几只鸡咋样?”
吃饭前,男人悄悄凑到妻子身边说道。
今天上工时,朝廷下发了通知,郡里即将有一个养殖场,若有条件的百姓可以去买些鸡鸭鹅猪这些家禽,只要能养大,到时候朝廷会以高价收购。
“不养多了,就养个几只?”男人说:“就算不卖,我们自己吃也好啊,你想今天大哥来,我们连只鸡都拿不出来。”
妇人有些意外的看着他。
这个时代,其实一个村里也就那么一两个大户人家兴许养了家禽;有些情况不好的村子里估计一个有家禽的都没有。
自家男人是怎么了?
居然开始说出如此‘大话’来?
可仔细一想,这倒也不是坏事。
……
汉中郡。
一处山村里。
与秦国其他一些工程开展得火热的地方不同,这个村子的人们并没有多享受到国家大发展带来的红利。
因为这个村子只有一条小路通往十几里外的道路,而那条道路也只是县城通往郡城的。
不算国家主干道,也不算什么交通要道。
汉中郡此时确实有许多条道路在开展水泥化工程,但与此同时,没有水泥化的道路更多。
村里倒是有些年轻人出去做工了,但这依旧阻止不了这个村子相对落后的事实。
村口。
几个年轻人结伴回来了。
今天是休沐日,他们特意从邻县的工地赶回来,不仅带着他们买的许多东西,还有一些消息。
“爹,我听说最迟下下个月,我们县里要多修一条路呢,到时候估计要人了。”
“又不经过我们这。”
“至少是个机会啊!而且我们还听说,朝廷鼓励人们蓄养家禽,一旦养大会以高价收购呢!咱家后面那么大块荒地,不适合种地也别闲着呗!”
“净想美事!”
中年汉子摇了摇头:“咱家有多少余粮?村外山上有多少猛兽?我们这适合养吗?”
年轻人不说话了。
最多再过一个月,他就得回来帮着家里干农活了。
到时候,他们这个村又将回到一个月才会有行商来、到交税时县里才会有小吏前来的时候。
其实县里早就说过让他们搬出去,可村里没几个人愿意的。
故土情节,是华夏人心里能排进前三的情感。
而相对的,秦国的大发展可能会落下这个村子,也是一种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