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苦思冥想了好几日。
硬是没想清楚秦王为何要好心帮助赵国。
可不管再如何困惑,事情都解决了。
东胡和月氏在一个秦国特使的见证下停战,两国以现有的实际掌控范围重新厘定国境线。
至于两者为何如此听秦国的话,固然有国力差距原因,还有一个民间传言:据说那秦国特使一露面就让两国之人什么拒绝的话都不敢说。
在草原有这威严的有三个人:杨端和、王翦、李牧。
前两者都在秦国军队里,且都是中将,不太可能亲自去当这特使,就算要去也会带着大军前去。
那这个特使人选就很有意思了,仅凭个人威风就让草原之人惧怕……
赵王很生气。
秦国这几乎是摆明了羞辱自己——你看看,你赵国容不下的人,在我秦国混得好好的。
可当随后燕王解除国内所有戒备,一心筹备和秦国的商贸之事的消息传来时,他又气不起来了。
秦王真的给他解决了一次麻烦。
听说秦国已经和西边万里之外的国家建立了联系,新的西域商道会有极其巨大的利益,而这第一个搭车的就是燕国。
这让其他几个国家的贵族羡慕无比。
“哼!终究是当秦国小弟换来的利益,卑躬屈膝而来的钱财,此行为与家犬何异?”
邯郸东门。
赵偃亲自率领百官在这等待着郭开凯旋,对燕国被秦国拉拢一事极其不屑。
这也是周围许多赵国贵族的态度。
至于到底是真的瞧不上、还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那就只有他们自己清楚了。
“那燕王还大言不惭,说什么与秦国交好是本事。”一个赵国大臣气呼呼的:“若不是他秦国挡在西边,还强令月氏不准和中原其他人做生意,哪轮得到他秦国威风?把两国位置换一下,我们也行!”
一些大臣附和着。
赵王没说话,他没这么厚的脸。
前方,一支庞大的队伍渐渐靠近,属于郭开的那架庞大的相国马车,也渐渐映入众人眼帘。
走到近前后,郭开提前下了马车,步行走到赵偃身前行礼。
君臣时隔半年后的相见,双方都很是激动。
可当一起上了赵偃的马车往王宫内走时,郭开的神情当即就凝重了下来。
“大王,民间现在都在传,是秦王出手让燕国退避的。”
赵偃点了点头,这点他也很恼火。
秦王真是好面子,给他写完信后第二天,赵国民间就传出了一些风声。
现在燕国真的不打了,北方两个异族停战了,被证实的传言让秦王在赵国百姓心中的形象顿时拔高。
有仇是一回事,但承认对手强大是另一回事。
许多赵国贵族都开始敬佩起秦王的实力来,也算变相佩服和羡慕秦国的国力。
“大王,那秦王哪是好面子啊,他是为了继续攻心赵国啊!”
“这点寡人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