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文学

三五文学>村里发夫君?我一文钱买了个摄政王 易小谷 > 第44章 笔墨纸砚的替代品(第2页)

第44章 笔墨纸砚的替代品(第2页)

“你自己做好准备吧。”

慕南钊蹙眉不悦,“麻烦。”

顾喜喜摊手,“人家尊师重教,你伪装融入,阵仗闹大点不是很好吗?”

她转身出去,“饭好了,你忙完就出来吃。”

当天下午,老钱就带着一帮人张罗起来。

村塾选址在土地庙,东边有个空屋,原先是村长议事的地方。

不过已经多年没用来议事了,早就堆满了杂物。

屋子够大,向阳透气,用作课堂正好。

秦大嫂来家里叫顾喜喜一块去土地庙。

她喜气洋洋道,“村长说了,好事儿要快点办。”

“不过具体怎么办,还得大家多出主意,尤其是你,一定得在场。”

“咱们村第一次办村塾,可不能漏了什么。”

顾喜喜被秦大嫂拽去了土地庙,老钱等人已经将屋里的杂物腾出来了。

经过大家商议,屋顶需要重新修补,内墙也要用灰泥重新粉刷一遍。

重头还有孩子们用的桌椅条凳,先生用的书案。

这些没有现成的,都得另寻木料打造。

木工倒是不用从外面请,村里的男人或多或少会做些木活。

办村塾所需的外在条件差不多就是这些了。

众人有力的出力,有东西的凑东西,当即就要开工。

顾喜喜看着大家兴致高涨,犹豫再三,还是提出了另一个不可忽略的难题。

“读书识字,需要书本、笔、墨、纸、砚。”

“这些都要到城里的书斋花钱买,最便宜的也得花费不少。”

土地庙内一下子安静了。

这时代的生产力低,最便宜的纸张也要三到四文钱,装订成册的书本就更贵了。

更别提文房四宝是消耗品,投进去的钱堪称无底洞。

很多村民没读过书,不懂行情,但他们一听送孩子读书还要花钱,神色个个动摇起来。

“进城买东西,还那么好几样,这得花多少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