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的百姓多了去了,哪怕只是十分之一,这诊药费也是个天文数字。
就算是李时珍神医,不缺钱的主儿,云游救助都不敢说见一个帮一个,根本解决不完。
徐春甫没接话,魏广德就知道,他不好意思说出那两个字。
明朝的医户有个特点,那就是都是读书人,不认字儿怎么看医书。
所以,这帮人做医生的,其实有个共同点,那就是科举失意者。
是的,医户制度崩坏,很大原因就在于医户子弟首选科举,只有科举不第,才会继承家业做医生。
这样的人,受儒学影响,自然也耻于谈钱,宁愿不做,也不愿意把钱摆到明面上来谈。
“府州县的惠民药局要重建,不能在荒废下去了,哪怕不能惠及所有百姓,只要能帮助一部分,也是值得的。”
魏广德开口说道。
后世一张照片对他触动还是很大的,一个母亲给孩子下跪,因为无钱医治孩子的疾病。
当时的魏广德无能为力,因为类似事太多,普通人一个是管不过来的。
可现在,他身为大明执牛耳者,已经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
而徐春甫在听到魏广德话语后,脸色瞬间潮红。
要说大明的官儿,不是没理想,只不过经历宦海沉浮后,多选择随波逐流。
但是,当发现理想有机会实现时,还是非常有积极性的。
儒家的教育,不能说很失败,只不过多是受到大环境影响而不知不觉变了,海瑞似的官员少之又少。
其实,历朝历代何尝不是如此。
只不过,徐春甫在激动片刻后,很快又冷静下来。
惠民药局的支出可不是个小数字,当下的朝廷根本就支撑不起来这么大的摊子。
“魏阁老,可这笔支出该如何出?”
徐春甫小心询问道。
“如果朝廷愿意像前朝般继续给惠民药局提供补贴,药局能否重建运转?”
魏广德问道。
“自然可以,各地医户也必会竭尽所能医治病患。”
这次,徐春甫回答很是斩钉截铁。
闻言,魏广德沉默片刻问:“生药库那边,药材银还在征收否?”
听到魏广德问起此事,徐春甫一愣,随即马上答道:“嘉靖十三年时定制,湖广布政使司、南直隶府州每年接纳的药材存至南京太医院生药库,由南京礼部监收,其他则送至北京生药库,共计岁入七千二百四十六两。
不过这些药材和银子是支应太医院用度的,其中还有京师惠民药局支用,已经是捉襟见肘。”
“现在的药材是通过药商交易,牙行。。。。。”
说到这里,魏广德想到已经牙行换帖银,如果继续对药商征税,似乎有重复征税的嫌疑。
想到此处,魏广德就是一个停顿,又思考起来。
要让朝廷直接拿出银子,支持惠民药局肯定不现实,只能考虑在恰当的地方加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