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的巴拉圭战争,即便活下来的巴拉圭军人,可能当时也只是娃娃兵,即便他们活到现在,对巴拉圭方面也没有太大意义。
玻利维亚这些年虽然屡战屡败,军队却没有断层,这就是玻利维亚的优势。
不过,巴拉圭方面的军队建设,一直有东非方面的扶持,只是和平了这么久,缺乏对应的实战经验罢了。
……
亚松森市在巴拉圭河东岸。
东非的兵营矗立在巴拉圭河畔的一座人口港湾区,这处军事基地的全称为东非驻巴拉圭保障营。
保障营属于水陆两栖作战部队,除了陆战装备以外,配备有多种河面舰艇,定期会在巴拉圭河巡航。
东非在巴拉圭的驻军不多,但确实对周边国家起到了威慑作用,尤其是阿根廷方面,因为巴拉圭和阿根廷很大一部分边界就是巴拉那河。
不过,平时保障营的象征意义更大一些,但是,随着玻利维亚突袭巴拉圭,这支象征意义的部队也开始有了动作。
保障营营长哥塞尔召开了最后的动员会议。
“根据上级命令,这次巴拉圭和玻利维亚战争,我们要站在巴拉圭一方,帮助巴拉圭击败玻利维亚,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我知道你们会有疑问,为什么我们要亲自参与这场战争。”
“原因很简单,玻利维亚的这次非法军事行动,违背了帝国在地区的利益和布局。”
“原本帝国打算建设亚松森—利马铁路,借助该铁路,进一步拓展帝国在南美的市场,这对于帝国工商业发展是一件好事。”
“同时,这条铁路对于玻利维亚,巴拉圭,还有秘鲁三国都是好事,尤其是玻利维亚,玻利维亚在本世纪初,就已经变成内陆国,内陆交通发展对其最为有利。”
“但是,玻利维亚人在美国的挑拨下,断然破坏区域和平与稳定,发动战争,入侵巴拉圭,他们的行为不仅破坏了帝国为区域和平做出的努力,同时也让亚松森—利马铁路开工时间被迫延迟。”
“因此,对于这次玻利维亚的入侵,我们应该帮助巴拉圭稳定局面,同时这也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必要举措……”
东非政府既然决定了插手这场战争,自然要先把大义拿到手,所谓大义更主要是说服自己人,从而减轻士兵的心理压力,凝聚其战斗意志。
这一点十分重要,否则的话,即便东非军队战斗力强悍,那也可能变成前世越南雨林里的美军,阿富汗山区的苏军……
随着时代的发展,阻碍殖民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殖民帝国内部的民众思维变化。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通过血腥资本原始积累,富裕起来的刽子手的后代们,却成为了人模狗样的“绅士老爷”。
相反,如果“老爷”们的生活水平下降,那他们的道德水平也会“返祖”,实际上,不管怎么变,他们的本性都没有变过,那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因此,东非政府必须要关注士兵的心理健康状态,军队的信念如果崩塌,那是十分可怕的,苏联能够推翻沙俄,其中底层士兵的觉醒就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沙俄时代,士兵是无知和麻木的,但是他们在工党的叙事下,重新找到了自身的意义,所以才能爆发出新的战斗力。
而哥塞尔营长,正是要给保障营的官兵注入对于这场战争为何而战的观念。
首先将东非定义为区域和平与发展的使者和地区事务的仲裁者,然后巴拉圭则是被侵略的受害者,最后玻利维亚则是被美帝国主义挑拨的愚昧无知者。
在这里,东非政府并没有完全把玻利维亚设置为“反派”,因为玻利维亚相对于东非本身很“弱小”,这种弱小国家,显然能博取一定的同情。
所以,受到美国挑拨的玻利维亚,这就会更容易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实则这场战争里,没有一个国家是无辜的,玻利维亚和巴拉圭都有自己的小心思,背后的美国和东非更是坏的流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