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京城,寒风凛冽。
熙春楼内熙熙攘攘,一楼厅院内挤满了避寒的脚夫和小贩。
酒香混着肉香撞开半掩的木窗。木窗旁的方桌上挤满了四五位媒婆,桌上堆满了嗑完的瓜子。
“哎呀刘大娘,怎的还换上金钗子了,近来生意不错啊!”穿着绿绸棉褙子的王妈妈捏着绢帕寒暄道。
“哪里哪里,”刘大娘捋了捋耳前秀发,不经意间露出一对翡翠耳环,“也就撮合了陈掌柜儿子的婚事,给了我白银十两呢。”
王妈妈挑眉瞥向角落一侧的方桌。
只见那坐着一位朴素的女子,发鬓只用木簪固定,几丝碎发因雨水软软地贴在颈侧。
见此人如此落魄,王妈妈掩嘴故意大声笑道:“那柳三刻半月有余没说成一桩婚事了,还不如找我们给她寻门亲事回家相夫教子得了,我看街口的村夫就不错。”
众人顺着目光看去皆是大笑。
耳膜被尖锐的嘲笑声刺得发疼。
一口劣茶下肚,柳昭虞掏出几枚铜币放在桌上,起身来到众人桌旁。
“我倒羡慕王妈妈的手段,把陈掌柜儿子克死两任妻子的八字藏得严实,不知孙娘子婚后可会答谢你呢?”
瞧了一眼王妈妈气得脸色铁青,偏生又被抓住把柄不敢出声的模样,柳昭虞得意地笑了笑,甚至摸了把桌上的瓜子磕了起来。
见她如此猖狂,旁侧的刘大娘气得唇边的黑痣一颤一颤,指着柳昭虞便想破口大骂。
拨开碍眼的手指,柳昭虞低声一笑,“刘妈妈有这空闲,不若多摸摸你这双耳环,免得明日就要被当掉咯。”
此话一出,桌上众人皆好奇地盯着眼神躲闪的刘妈妈。
“哦?你们不知道?”柳昭虞悠哉游哉地磕开一个瓜子。
“听说王妈妈的儿子在赌坊欠了足足一百两赌债!现下将棺材本都押进去了,也堵不上这无底洞咯。”
几道目光如钩子般扎向王妈妈和刘大娘。
不过几句话的功夫,方才嘲笑柳昭虞的二人顷刻间便成了众矢之的。
唇角一勾,柳昭虞起身又摸了把瓜子放进兜内,满意地朝屋外走去。
寒风撞在脸上犹如刀割一般疼。
将脖子缩进衣领,刚踏出门槛,柳昭虞便见檐下一身着薄麻衣的乞丐冷得直发抖,瞧见她出来还晃了晃手里乞讨的碗。
手摸向袖子里和纸一样薄的钱袋,柳昭虞无奈地扯了扯嘴角。
不是她狠心,只是再过几日自己可能就要和这乞丐成同行了。
抬脚正欲匆忙离开,身后却传来短促的“哐当”一声。
顺着声响,她回头便瞧见是刚刚的乞丐跌倒在地上,手里的碗早已滚到了台阶下。
嘴上嘟囔着“又是这种伎俩”,还是乖乖将人扶起。
一阵慌忙中,柳昭虞瞄到乞丐的双脚,心下刚产生一丝怪异,就被连连的道谢打乱思路。
见他并无异样自己便继续向当铺走去。快到当铺门口时,冻僵的手往衣兜里摸了个遍也没找到钱袋。
坏了。柳昭虞脸色陡然一变。
定是刚刚那乞丐顺走了自己的钱袋。
这下她才想起为何刚刚觉得古怪——那人明明是乞丐,脚底却异常干净。
分明就是专门蹲在门口等鱼上钩呢!
如今身上是当真身无分文了。
风啪嗒啪嗒拍打在身上。
柳昭虞只觉得心头的愤怒盖过了寒冷。她一路跑回熙春楼,却早已寻不到那乞丐的身影,倒是地上还剩几枚铜币。
聊胜于无,好歹能买个馒头。
柳昭虞蹲下正欲捡起,眼前却出现了一双墨色暗纹靴,她一眼便瞧见上头用金丝绣的缠枝牡丹。
不用抬头便知此人非富即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