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林秋菊和李大兴如约来了,还带上了林青山。
林青山回去和爷爷奶奶爹娘好一番争论,说自己在家无事可做,但去小姑那里不仅能帮忙,还能挣钱、能跟着苏承艺学习、能跟着新来的小子陆玄戈学武。。。。。。一番慷慨陈词,直把四位老人说的晕头转脑,感觉不让不去就是十恶不赦。
就这样,三个人都过来了。
索性租的春妮家的院子有两间屋,原本打算另一间放些收来的杂货,现在直接给林青山住。
三个人一来,苏家顿时轻松了不少。
李大兴毕竟是在酒楼干了几年活,和面这种事不在话下。他比苏母和的面多,比苏父和的面好,他来了后,这活基本就交给他了。每天几大盆的用量,不到两个时辰就能搞定。
糖块早就没有,现在地里能用的麦芽不多了,便直接自己在家发麦芽,这活就交给了林秋菊。
至于林青山,他之前也念过几年书,大部分常见的字都认识。苏念便教他认了阿拉伯数字,每天和苏母一起去镇上卖东西,这样有需要办理贵宾卡的他就能自己写上了。
林青山活泼健谈,长得好嘴也甜,男女老少都能哄的开开心心的。他刚去镇上干了两天,办理贵宾卡的数量就翻了一倍,每天收摊的时间也提前了半个时辰左右。
也不知道他怎么介绍的,总之办出去的贵宾卡基本都是送货的订单。不过现在苏承文不用守在摊子上,他便接手了这活。
桃源酒楼前‘本店特供咕噜记秘制特色菜品’的牌匾已经挂上,果然多了不少好奇尝鲜的客人。
也是孙掌柜聪明,他见今年天气热的离谱,便早早就把冰窖里的冰取出来,小苏家每天的大拉皮送来后,他就把冰放在桶里。
冰凉爽滑的大拉皮一经推出就收获好评如潮,简直要成了桃源酒楼的主打菜品。
之前每天二十斤的大拉皮现在已经不够,所幸现在家里人手多了,一家人商量后便直接把供货提到了五十斤。
即便如此,孙掌柜还犹嫌不够,一会儿说不够卖,一会儿催赶紧开发新菜品。
苏念笑着应了,她脑中的新菜品可多的是,等人手够了,只怕孙掌柜吃不下!
又过了两日,山谷里的东西基本采得七七八八,每天晚上晒谷场上都堆得满满的。干活的人分到的东西差不多能够一家吃个半个月左右。周有福那几个人,各种捶胸顿足的后悔,他们要是知道山谷里能有这么多吃的,说啥也会去啊!
东西摘得差不多了,采摘队和巡逻队就合在一起,每天四个人‘值班’,三个人守着山谷转上一圈,外加一人守住入口看门。
村里几十号人,轮完一圈差不多要十几二十天,苏父也终于可以重新开始走村。
至于村里的那间破茅草屋,现在已经成了巡逻队人员休息的地方。刚开始有人好奇过,但罗里正只说应当是多年前有人逃荒到这里后建的,只是后来病死于谷中,无人知晓,这才荒废了下来。
这话不知道有多少人信了,不过村民却因为此事确信了山谷中并无鬼怪一事,要是有鬼怪,这户人家哪能在这住?
这事儿流传到旁边的村子,那些原本不敢进自己村后山的人逐渐大了胆子,也实在是因为干旱加剧,再不上山找吃的就要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