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辩论细节,有人辩论生死。参与者越来越多,新的力量不断加入。
几年以后,新科状元钟瑞专门写文,旁征博引的论证为什么元大丫必须死,因为她谋杀亲夫。刘员外已经把她许配给了孙大狗,虽然尚未正式成亲,但是按照现如今的习俗,孙大狗已经算是元大丫的丈夫了。谋杀亲夫比谋杀普通人的罪行更重。
判死派是少数,元大丫最终的判决还是流放。
但是钟瑞因为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出来的直言、敢言、博学,被当时的名臣看中,对方对他大加提携,钟瑞步步高升,虽然中间也多有波折,但是最终还是名垂千古。
元大丫死在了流放路上。跟她早死的爹一样,遇到了劫匪。她担心会被人欺辱,不惜用脖子上戴的枷锁猛硌脖颈,把自己硌死了。
这是元大丫的人生。
她是一本名为《天下为公》的大男主文里的背景板炮灰。
这本《天下为公》,在元初看来,应该叫“钟瑞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贵人遍地的人生”。
主角就是钟瑞,曾用名元瑞。
钟瑞命途坎坷,小小年纪丧父,母亲带他改嫁,遇上了品行不错的继父,愿意和母亲一起供他读书。他为了报答对方,不惜改了姓。
继父死了以后,元瑞外出游学,结识了一位当世名儒,对方心疼他的遭遇,看中他的品行,在知道他的继妹陷入了杀人案之后,支持他还宗,改回生父的姓氏,以免受继妹影响。他以钟瑞的身份从头开始参加了科举考试。
从此,钟瑞和元家的这段过往逐渐被遗忘。除了少数人,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叫元瑞。
吴氏早卖掉了元大山的田地,带着元瑞搬了家,换了个地方生活。再后来,钟瑞高中状元,开启了自己的官场之路,他遇到过挫折,但更多的是良师益友,最终成长为一代名臣。
这本书大篇幅都在讲钟瑞的生平事迹,讲他入了官场之后是多么的勤政爱民、励精图治,在很多方面都有建树,讲他如何名垂千古,如何被后世敬仰。
至于曾供他读书的元大山,那是谁?钟瑞不记得,历史也不记得。
元大丫倒是青史留名了,但她也不过是男人们波澜壮阔的权谋斗争中的一个小小的点缀,以此来证明这些男人是有思想、有主张的,活生生的人,以此来证明他们的聪明和智慧,他们办事的严谨认真。
如果有一个“名”是属于元大丫自己的,那就是“杀人犯”。
没有人知道元大丫和钟瑞的关系,他们只知道,“元大丫杀人事件”是钟瑞在官场崭露头角的开端。
接收完这些信息,元初躺在草地上直嘬牙花子。
钟瑞到元家的时候只有8岁,他在这里生活了1年,从8岁长到了18岁,元大山对亲生女儿不怎么样,对他这个继子却是没话说的。结果呢,钟瑞的人生里,元大山这个人不配拥有姓名。
就算是怕被元大丫杀人事件影响,需要还宗,那也没必要落井下石,非要置她于死地吧?不管怎么说,他们一起生活了十年,元大丫在供他读书这件事上也是出了力的。而且,他去游学的盘缠还是卖元大丫得来的呢!
时间再往后倒一倒,他们凭什么卖掉元大丫呢?如果不是被卖到刘家,元大丫就不会被刘员外随便指配给孙大狗,也就不会有杀人事件。
元大丫没有读过书,没有见过世面,后来又被关在监狱里好几年,她的心智不算成熟,而且被后来钟瑞写文章呼吁判她死刑的事刺激,她心里戾气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