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郑好好看着怀中昏迷不醒的梵梵,心急如焚。她转头看向……
郑好好看着怀中昏迷不醒的梵梵,心急如焚。
她转头看向宋灵昀,眼中满是焦虑:“这可如何是好?梵梵伤得这么重,大夫却都被调去了丞相府……”
宋灵昀眉头紧锁,沉吟片刻道:“我这就派人去城郊请大夫,只是”
他顿了顿,郑好好朝他看去,眸色变换中她小声的说:“你是不是也在怀疑什么?丞相家的女儿自尽,此事非同小可。李穗那孩子我见过几次,温婉可人,怎会突然寻短见?”
郑好好想起前些日子在宫中偶遇李穗的情景。
那时李穗正与皇后娘娘在御花园赏花,远远望去,少女眉眼间尽是笑意,温婉可人,虽看起来很是柔弱,但郑好好知道,她内里很是坚定,尤其是敢突破世人成见,从不因和北安王的种种流言蜚语而选择放弃,哪里像是会自尽的人?
“灵昀……”郑好好忽然想到了什么,压低声音,道,“你可还记得,前些日子北安王回京时,李穗姑娘曾多次入宫?”
宋灵昀神色一凛:“你是说”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若李穗与北安王两情相悦,那这场“自尽”恐怕另有隐情。
与此同时,边关。
季汝珣正在营帐中批阅军报,忽听帐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亲卫掀帘而入,面色凝重:“王爷,京中急报!”
不知为何,一阵不祥的预感袭上心头,季汝珣顾不得训斥亲卫的失礼,急忙站起身来,去接亲卫手里的信。
“王爷,您……节哀。”亲卫的声音裹在风里,递来的素笺上点点红梅刺目。那是李穗及笄那年,他亲手教她调的朱砂胭脂。
他慌忙展开去看,平日里拆信对他而言早就习以为常,今日不知为何拆了几次都未拆开,最后总算是拆开了,信上寥寥数语,却字字如刀:“丞相千金李穗,于昨夜自尽身亡。”
寒铁铠甲未卸,季汝珣握着信笺的手忽然剧烈颤抖。帐篷的帘子不知何时被风刮开了,边关朔风卷着砂砾扑在脸上,竟比不过此刻喉间涌上的腥甜。
“汝珣哥哥,父亲说边关的雪会吃人,你莫要被风雪迷了眼。”记忆里少女踮脚为他系上狐裘,指尖掠过他喉结时微微发颤,“我等你回来看我们种的海棠。”
案头烛火突然爆出灯花,信笺在火光中显出暗纹——竟是御用云龙笺。
报信的人,把想要暗示的内容,尽数藏进了这一张信笺之中,季汝珣几乎是霎时间便明白了什么。
季汝珣瞳孔骤缩,数月前离京时的场景忽然清晰如昨。
“不可能!”季汝珣猛地站起,案几被掀翻在地,“穗穗她”他想起临行前夜,李穗在御花园偏殿与他相会时的情景。
那夜月色如水,两人相对而坐,谁都不曾逾越半分,李穗的声音轻柔如云朵:“汝珣哥哥,我等你回来。”少女眼中泪光闪烁,“不管发生什么,我都会等你。”
季汝珣紧紧攥住信笺,指节发白。
他忽然想起什么,转身从箱笼中取出一方锦帕。那是李穗临别时赠予他之物,上面绣着一枝并蒂莲,针脚细密,可见绣者用心。
“穗穗”季汝珣将锦帕贴在胸口,仿佛还能闻到少女身上淡淡的兰花香。他想起儿时在御花园初见李穗的情景,那时她还是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娃,追在他身后喊“汝珣哥哥”。
后来他们一起读书习字,一起赏花品茶。李穗总爱缠着他讲边关的故事,听得入神时,一双杏眼亮晶晶的,仿佛盛满了星星。
“王爷!”亲卫的呼唤将季汝珣拉回现实,“京中还有一事”
季汝珣强压下心中悲痛:“说。”
“我们的探子在丞相府打探出来的消息,说李小姐是是为情所困,才”周身的气温愈发的冷,亲卫声音也越来越低。
季汝珣猛地转身,眼中寒光乍现:“胡说八道!穗穗她”
她说好的会等我,不论时间有多久,她都会一直等着的,那么多年都坚持下来了,一切看起来好像都变得好起来了,他也不会动摇皇权的丝毫,若是皇兄忌惮,他也早就立下誓言。
如今李相在位,是以他和她才不着急,还商量好了,等来日李相退位,那时她再来边关,两相其美,两人便可长久。
他忽然顿住,想起临行前皇帝意味深长的眼神,想起皇后欲言又止的神情。
一个可怕的念头在脑海中浮现:莫非,这一切都是……
“备马!”季汝珣厉声道。
亲卫不明所以问道:“王爷您去哪?”
“即刻回京!”
亲卫大惊:“王爷,没有圣旨,您不能”
“我说,备马!”季汝珣一字一顿,眼中杀意凛然。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温文尔雅的北安王,而是战场上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杀神。
与此同时,丞相府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