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所以暂时搁置。
再联想到之前,兵部尚书对郑小羊格外推崇,话里话外都是说,让对方作为领队。只是当时被他反驳回去。
也不知道对方怎么回事,平常看着靠谱,但是却一厢情愿地认为一个半大孩子能作为突破点?
“陛下,臣、臣有一物呈上。”兵部尚书立刻尝试转移陛下的注意力,将那些人带回来的火枪送上,“这是红毛夷人那边的火枪,与我们这接近……”
“你们去草原了?”
虽是疑问句,但明慕用的是肯定的语气。
他没有接下那柄火枪,反而危险地眯了眯眼,近乎咄咄逼人道:“郑小羊呢?你们带他去了?”
“郑哥说、说陛下有别的任务交给他,去做了。”
有一位士兵战战兢兢地说。
他们都习惯了和蔼的陛下,还是第一次听见这样的语气。
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所有人都清楚:陛下生气了。
明慕将手中的样品重重地放在桌子上,深吸一口气:“你们先去休息,连日奔波应该累了,等结束后,会给你们相应的封赏。”
此类军功,虽不计人头数,但也能封赏世袭的职位,家中子女都能去国子监读书。金银等更是不必提了。
而郑小羊……
应该是如他们话中所说,去找裸露的煤炭了。
现在很想叫对方回来,但是估计没人能找到他。
明慕心里有了大致的思路,想必是这些人在对方出发之前,怂恿对方先去戎狄那边……
简直了!十六岁,还不能算成人,就算在早熟的古代也是如此。
更何况对方没有经受过专业的训练,也没有直面战场过,因为他能从戎狄那边独自逃生了,就擅自将这么重的任务加到他身上。
明慕不了解兵部尚书的想法,因此格外费解——为何如此一厢情愿?
等其他人都先离开后,明慕怒气冲冲地开口:“你还是去找他了,是不是?完全没把我的话放在心上,是不是?”
兵部尚书干脆利落地跪下,另一个提出意见的同僚也跟着下跪,大同总督更是早就噗通一声,扑在地上。
“请陛下息怒。”众人齐齐道。
“这叫朕如何息怒,为何你有这种想法?”明慕难得用上了自称。
此事不能善了。
大同总督心中忽然闪过这样的念头。
她担忧地看向陛下,又看向跪在最前的兵部尚书,不知该如何开口。
陛下的确是脾气很好的人,但也不能这么糊弄……
兵部尚书其实也百口莫辩,这叫他如何说?有关那个梦的一丝一毫,都无法吐露:“是臣见战况焦灼,不得不出此下策……臣知罪。”
明慕只感觉一拳打到了棉花上,良久才说:“你觉得,我只是因为这个生气吗?”
“如果你不急功近利,好好让那孩子参与日常训练,鼓励他养好身子……我也不会这么生气。”
“我气的是,你们似乎都没有把士兵的保障放在眼里,只一味相信个人能力能弥补缺点,为什么?”
明慕是很真心地疑问。
几个边防的军队都在此处,因此差异能很明显地看出来,比如西宁府会鼓励提升士兵的个人素质,而厉将军手下会更为全面,从食物乃至训练,都很合理。
作为真实需要上战场的古代,这种方法的确能够维持战斗力。同样,效果也很明显,这些地方的军士战斗力都更强一点。
但其他地方,特别是北疆,就没有这样的举措。
如果调整饮食结构会增加军费成本,那也可以从日常训练更改。特别是如这种特殊行动,肯定要保证整个队伍的个人素质。
选出来的都是士兵中的佼佼者。为什么要让一个刚离开敌营几天的半大少年带队。
兵部尚书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