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文学

三五文学>内卷我被卷 > 第九十九章 登基第九十一天(第2页)

第九十九章 登基第九十一天(第2页)

“正常嘛,陛下去岁给上下官员都加了什么……绩效,前后封赏给了多少钱,过年给的也不少,以前还能有个借口说俸禄少,不够养家,收些冰炭、孝敬一类,现在可没有这个理由了。”

卫国公是陛下的忠实拥趸,陛下说什么是什么,从来不反驳任何一件事。

别的不说,那些新式火器,真叫人眼热,要是哪天他也有机会,能摸一摸,甚至用上,就再好不过了。

“怪不得,我说近日那些文官怎么乖得和孙子一样……”说着说着,卫国公忽然窜出一个想法,道,“你说,我们应不应该乘胜追击,将那群文官彻底赶下台?”

内阁这么多年都是文官的阵容,没道理武官就不能进啊!

只是出口之后,见到孩子不赞同的神色,讪讪住了口。

“父亲,何曾有武官掌握大权的先例?不如先管管部下,叫他们不要在此刻轻举妄动为妙。”世子说完,叹气道,“现下文官蛰伏,未免没有以退为进的意思,倘若这时候再活跃人前,若叫陛下看在眼中,招惹了厌恶,可就得不偿失了。”

他分析之后,卫国公终于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

“这么一说,咱们现在表现还是错的了?”

世子比较保守:“陛下做什么心中自有谋算,不是一些上疏就能左右的。”

一年一签,陛下刚刚登基的时候,内阁还会因为自己经验丰厚,给陛下一些建议。

现在,完全是根据陛下的命令行事。

不仅是因为陛下懂得多,目光长远,也是因为威仪日渐深厚的缘故。

世子想的要多些,陛下是不是再没可能如以往那般亲切了?

“这是好事啊,省得有些人不知上下尊卑乱折腾!”卫国公一语道破,看向忧心忡忡的大儿子,道,“才过年,沿海大胜,那群人就敢在陛下的兴头上做出此番行径,难免没有见陛下脾气好容易糊弄的缘故。”

说不定,还以为法不责众,或者卖个惨就能过去。

只能说,他们都失算了。

——

哭庙一案牵连甚广,极为影响政绩——看,都有人在孔圣人面前哭诉,岂不是指着鼻子说当地官员管理有问题?

更往上一层,是不是知府、巡抚有问题,乃至金陵、燕都?

再者,哭庙会煽动当地百姓。哭庙的组织者都是本地有声望的乡绅、地主,因为“仁善”,往往能获得不知真相百姓的跟随,联合起一大批人,齐齐对官府发出抗议。

这么多人,若是处理不好,就是民变,更进一步就是叛乱,县令往后的仕途不仅完蛋,更有可能因为察觉民情不当而判刑。

早年间,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整个县衙上下都被撸了,还有被斩首的。

久而久之,再没有人愿意蹚这个浑水,有什么诉求,直接闭眼答应就是——保住乌纱帽才是关键。

这地方头一次遇到这种问题,县令在接到消息后急得团团转,不敢擅自调人遣散民众,防止引来更多的哗变,简直深不得浅不得,只能不停地叫人打探消息。

“大人,那群人已经哭了半个时辰!”

“大人,周围百姓约有上百人。”

“大人……”

“大人……”

一连串的,全是不想听的坏消息。

县令简直头疼,恨不得直接将地还给他们得了,百多亩地而已,在南方也不算什么,谁知道,此时居然直接变成了烫手山芋。

“大人?”

县丞今日不当值,与家小去了隔壁县看望亲人,听到消息后紧赶慢赶来了县衙,一眼见到了犹豫的县令。

对方是个和稀泥的性子,不喜欢冲突,唯一的目标就是在这个位置上,老老实实地混到任期结束,遇到这种事肯定拿不准主意,想要顺着他们的诉求。

可这还了得?

“大人可知得寸进尺之理?”他身上穿的还是常服,头发也有些散乱,开口道,“倘若这次退让,那下次呢?大人只知道满足那群人的意愿,以获得短暂的安宁。可燕都呢?到时候陛下怪罪下来,又该如何?”

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一层,所以县令没有武断地答应那些人的请求。

他叹气道:“县丞又有什么意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