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县衙的钱是备用资金,户部只会给工人普通工资,如果你们想激发一下工人积极性,给出奖金,这笔钱是自己掏……”
“陛下说的有道理,可是咱们县都穷惯了,少见这么多钱,一天到晚的,心里不安……”县丞见同僚和陛下搭上话了,自己也不甘示弱,主动开口道。
这倒也是。
上下官员肯定有贪污受贿的情况,没必要将银两都放在这里,惹得人眼热。
不论是丢了还是别的,都不好说。
“我记着如今是有银票,是户部哪个司在管?”明慕问。
阚英见陛下一时半会是脱不开身了,叫了县衙中的人烧水,看到那些茶叶梗子简直自己都要心梗了,拿来了随行带的茶,对水质也挑挑拣拣。
他们陛下,在皇宫中,何曾吃过这样的苦!
随后又指挥人去弄些垫腹的糕点,再叫陛下坐在上首,县衙中的冰也取用了一些,根本不拿自己当外人。
听到陛下的问题,更是抢先回答:“陛下,开国时倒是户部在管,只是百姓不认账,少有人用……后来就渐渐的放手,票号一事,多是民间大商在管。”
明慕:“???”
不是。
他知道古代很草台班子,没想到这么草台班子啊!
这么重要的东西,居然让民间管???
你们也太自由了吧?
真是老寿星上吊——活腻歪了。
“……怪我,这么久了也没发现。”
明慕简直快崩溃了。
这种感觉,宛如辛辛苦苦割了一天一夜的麦子,回头一看全割的邻居家,自家的甚至只长出个苗苗,这谁不绝望。
他年幼时,少用银票,基本没见过那么多钱;等来燕都后,一应事情也不需要他付钱,只需张口就行。
谁知道……谁知道……
可恶!
“……总之,县令先组织人手,等燕都的钱下来就开工,一定要注意安全,煤矿很容易爆炸。”明慕揉了揉额头,“至于其他的,我得立刻写信给内阁。”
哪有这样的道理!
“这大商又是什么?”明慕问道。
“回陛下,是专指晋地的商人,又叫作晋商。”
这次,轮到县令看准机会,开了口,又道:“实不相瞒,前些日子县中有人行踪诡谲,着人盘问后发现,此人正是晋商之一。”
晋商啊……
明慕的确记得,明清时期,有五大商帮,以晋商历史最为悠远,实力强悍……这个时空,貌似也是如此。
只是他记得,晋商是在明末之事彻底崛起,于清发扬光大,彻底成为一股不可轻视的实力……
如今,便已经出现了?
“那人如何行踪诡谲?”明慕猜想了几个,“夜半出门?探查县衙?”
县令摇头,道:“他贩卖陈粮,没有办。证。”
粮食?
如今虽不是收获的季节,但百姓基本不缺粮食,特别是北方。
土豆和红薯已经下发,百姓自可在家中种地,只需三个月便能成熟,各地县令也会督促百姓种植,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只在房前屋后开一块菜田,就能收获不少。
无论如何,家中有余粮,心中才不慌。
再者,就算买粮食,也不会买陈粮。陈粮吃了不顶饿,甚至有人将发霉的粮食以次充好地卖,价格虽然低,但买的人不算多。
“他有多少陈粮?”明慕微微拧眉,心里生出了一个怪异的猜想:
他们不会是送来北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