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地赶过来的陈军长,一番慷慨激昂的发言,听在即将出发上前线的战士们耳中,甚至还不如陆冲锋往台上一站效果好。
在良馨和其他家属们担忧的眼神下,11师选拔出来的116名集训大队基层干部前往广西奔赴越南战场。
良馨回到学校,广播室喇叭里经常播放高亢激昂的歌曲。
各大报端和新华书店里的连环画,也几乎全部更替成有关我国如何援助越南,越南人又是如何恩将仇报迫害我国边境人民的故事,让人看完便生出对越南鬼子的强烈愤怒和仇恨。
同时生出对身在前线的军人们强烈的敬意和担忧。
后方一封封信件寄往前线,全民同仇敌忾,向英雄们致敬。
良馨待学校的时间更短了,下课就往家里赶,打电话到11师家委会,询问前线传回来的最新情况。
前线战况消息不断传回后方。
一个星期后,江口基地派出的干部,牺牲两人,负伤九人。
没有陆冲锋的消息。
两个星期后,不幸的消息再次传回来,牺牲五人,负伤二十二人。
负伤的二十二人中包括陆冲锋。
随之而来的是陆冲锋武装突袭拔掉敌军据点,立下战功的报道。
以及,陆冲锋接替连夜指挥累倒的沈团长前线指挥官一职的消息。
第62章第62章终于抱到了。
良馨在大概一个星期后收到了陆冲锋从战场上寄来的信。
打开信封,看到很多张照片。
将照片拿出来,发现每张都是她亲手拍摄的大学日常,现在每张照片后面都被陆冲锋写上了简短的战场日记,寄了回来。
良馨捏着照片上遒劲有力的钢笔字迹,久久没能回神。
等到晚上回到房间,重新将照片拿出来,一张张细看。
陆冲锋几乎没有提及战争情况,说的都是同她一样的日常。
他说一开战就连续六天五夜紧张战斗,他都忘记了刷牙洗脸,胡子拉碴,就不给她拍照了,不过写下这封信的时候,已经找到了水沟,痛快地从头到脚洗了一遍。
南疆遍地都是菠萝田和甘蔗田,他们不敢喝南疆的井水,路遇菠萝田和甘蔗田,才会停下休息,摘菠萝砍甘蔗解渴,有时候渴得嗓子冒烟,顾不上认真削皮,舌头会被菠萝里面的小刺扎得流血。
还说文艺战士,偶尔会弹起南斯拉夫电影《桥》的主题曲和铁道游击队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听到这些歌的时候,他会很想她
良馨将照片看了一遍又一遍,看得都是照片背面,没去关注正面。
有天突然发现正面的照片上画着一对小人。
是11师家里窗户上的窗花小人。
仔细看了每一张校园照片里,教室、食堂、梧桐树下、大礼堂、图书馆都有一对这样的小人。
良馨用手指轻轻抚着照片上的小人,许是太用力,不小心蹭掉了小人的手指,心中一跳,连忙松手,下床拿出钢笔,钢笔颤抖着将小人的手指补上,盯着照片失眠。
陆冲锋的信只说轻松的,并没有说遇到的危险状况。
全国各大报端的版面皆被南疆战争相关报道占据,良馨在军人报上看到了陆冲锋的持续战报。
庆幸的多是捷报。
番号16军52师9团在陆冲锋的指挥下,1营2连带头先突击越军利用灌木草丛、乱石堆、洞穴山垭口等有利地形配系的火力,成功剿获步枪、冲锋枪、火箭筒、重机枪、高射机炮90余架,歼灭敌人100余人,帮助后面上来的32军51师迅速渡过红河,仅用三天时间就拿下第一座关键城市,直逼越南北部。
越南特工小范围精准作战,攻击我军后方医院,造成严重伤亡。
西线总指挥员陈军长指派陆冲锋点将,点谁调谁,不用打报告。
陆冲锋在一天之内指挥成立临时侦察排,安排炮兵营掩护,利用天空大雾弥漫,从翼侧和间隙地带反攻进行突袭,一举捣毁敌人特工腹地,敌军特工全线崩溃,让越军受到足以痛哭流涕的重大损失。
临时侦察排一举打响作战英雄的名号,荣立集体一等功。
指挥官陆冲锋荣立个人二等功。
正当陆冲锋进可攻、退可守、快速反应和高技术装备指挥运用上体现非凡的决断力,在战士们中的威望逐步提升时,他又指挥出一场极具前瞻性的战斗。
越军排名前二的集团军114师162团,在我军从谅山撤退之际突袭断后部队,紧咬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