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文学

三五文学>大宋道医 作者天雨欲晴 > 120130(第4页)

120130(第4页)

“啊?这么麻烦?”苏轼垮下脸。

“好了,快去换衣服,这会儿估计乡饮已经快结束了,我们现在过去接你阿父回家,时间正好。”程氏柔声催促道。

“哦!”苏轼应了声,拉着苏辙回房间更衣去了。

所谓乡饮,指的是考生在通过解试后,进京省试前,地方官请举人们聚餐的宴会。乡饮宴一般会在当地孔庙中举行。不过,说是聚餐,其实就是举人们与地方官之间的一种社交,还是特别累人的那种。

比如今日正是举行乡饮的日子,苏洵与其他举人们都起了个大早,五更刚过,天才蒙蒙亮,众举子们就已经在孔庙正门外候着了。等了约莫一刻钟,眉州知州才驾临孔庙。又过了一刻钟左右,眉州有名望的耆老们才拄着拐杖姗姗而来。这些耆老们中年纪最小的也有六十了,别说举子们要恭恭敬敬地向他们作揖行礼,就连知州也需在耆老们面前摆足尊敬的姿态。

等耆老们到场,人才算到齐,知州领着浩浩荡荡的一群人进了孔庙大门。过了大门,登桥过泮池,没多远就是正殿。正殿下上好的石材雕刻垒砌而成的踏步。在这里还得上演一番“礼让”的表演。

是的,苏洵在心中称之为“表演”。举子们互相谦让,让对方先走,知州大人敬老知礼让耆老们先走,耆老们也谦让,非让知州率先登上踏步进殿。众人口中互相说着“您请”“还是您先请”,来回推让上好几回。

今早天没亮就起身了,在孔庙外等了两刻钟,等得昏昏欲睡,现在好不容易进了门,在大殿前又要装模作样互相谦让个三四回。有这个时间,乡饮宴早就吃完了。苏洵虽然心中不耐,面上仍端着一张板肃正经模样。

这番“表演”终于到了尾声。最后还是耆老们走在最前面,知州次之,一群举子们呼啦啦跟在最后。

进了正殿,殿中空出一大片,用饭的餐桌分别摆在东西南北四个角落。众人在耆老与知州的带领下,先向殿中孔圣人的画像与牌匾磕头行礼,再将酒菜与果盘等贡品供到香案上,然后才能依次就座。

苏衡在家中时,三餐规律,铁打不动,连带着苏家人如今全部养成了饮食规律准时的好习惯。到了饭点,不用人催,肚子自己就开始鸣鼓喊饿。苏洵今晨早起,没来得及用朝食,现在被繁琐的乡饮流程绊住,眼看着就要到了平日用午食的饭点,他感觉自己已然饿过了头,脸色越发板正严肃。

其余举子见了,纷纷在心中赞叹。不愧是苏明允,君子端方,一丝不苟,礼节丝毫也没有错漏。殊不知,苏洵只是因为过了饭时无法用饭,心情不好罢了。

殿中孔子像前的香案下面整整齐齐摆着今日饮宴所需的酒水与酒具。侍者跪于在地上,取出酒杯,放到水桶内的清水中上下盥洗三次,再用酒勺从酒樽里舀酒,将数十盏酒盏一一斟满,依次送到众人桌上。知州举杯,众人共饮。饮罢方可动筷吃菜。

苏洵用筷子夹起已经冷了的饭菜,送入口中。然而,还没吃几口,下一轮敬酒又开始了。侍者将众人案上的酒盏收回,放入水桶中重新盥洗,再用酒勺打酒,重复上一轮的流程。就这样,收杯、洗杯、倒酒、端酒、敬酒……如此这般进行几轮之后,苏洵被搞得胃口全无。本来那些冷了的菜肴就不好吃,还要吃几筷子敬一次酒,烦人至极。

好不容易熬到宴席结束,知州却站起身,要开始发表讲话。

苏洵:“……”

等繁琐的乡饮终于彻彻底底结束后,苏洵几乎是迫不及待地跟在队伍后面出了孔庙。

“阿父!这里!”站在树下等候的苏轼一眼就发现了苏洵,跳起来招手。

苏洵走过去,发现苏轼怀里露出来半拉包装纸,这是眉山县最有名的那家点心铺子的包装。

伸手,摸走,拆袋,进食。苏洵吃下一块香软可口的枣酥,烧灼的腹部总算缓了过来。

“阿父,这是我好不容易才省下的点心!就两块,全被你抢走了。”苏轼发出抗议。

“再给你买。”苏洵说着把另一块枣酥也吃进了肚子。

“阿父,是乡饮宴上的饭菜不好吃吗?”苏辙瞧出一些端倪。

“别提了,就是一些冷羹冷饭还有几杯酒水。”苏洵折起包装纸。

“那我们快些回去,让采莲给你下一碗鸡汤面。”程氏心疼道。

“好。多谢娘子。”

乡饮结束,苏家打点好全部行囊,一家五口人还有采莲、青枝、金蝉三位侍女便一齐登上了离蜀的航船,驶往苏衡所在的京城。

紧赶慢赶,苏家人总算赶在除夕前到达了京城开封。

第124章第124章苏家进京

晨光熹微,朝露待晞,冬日的早晨透着彻骨的寒意。在这样的冬晨里,暖融融的被窝才是最好的归宿。腊月的开封城似乎比其他时候都要慢上一拍,冬日慢一拍升起,居民慢一拍醒来,烟火慢一拍升起。不知是因冬风太冷亦或是岁末将至,满城的烟云都变得慵懒起来。

然而,位于皇建院街的苏氏养生馆却好似不畏冬寒,日头刚升起,悠远的乐音便伴随着清晨的鸟啼响起,清心,宁神,吹散了冬日清晨的幻梦。

“第三式,白鹤亮翅。十三官人,手还要往上再抬高一点。”清冷好听的声音在苏氏养生馆西北角的金梅园中响起,那是苏衡在纠正赵宗实的动作。

入冬后,皇建院街的苏氏养生馆推出了冬日锻体项目,依据客人的喜好,可以选择学习八段锦、太极拳或五禽戏。教学的地点就在新建好的金梅园中。

皇建院街分馆以北原是一家马行。那马行是前店后院的布局,前头卖马,后头养马。几个月前,马行主人因为老家出事,匆匆挂牌将铺子转租。苏衡见价钱合适,便租了下来,做了一番改造。如今,这铺子前头是针灸堂,由谢思危坐镇,后头则是金梅园。

金梅园中种满了名为“玉玲珑”与“卷瓣金盘”的上品腊梅,前者温润如玉,后者绚烂如云,两个不同品种的腊梅以太极图的布局分种两边又浑然如一。在两片梅林中各建了一座供人休憩赏花的八角亭,位置正好是太极阴阳鱼的鱼眼处。苏氏养生馆的客人们都对这座设计精妙的金梅园赞不绝口。在这样的雅致景色中练习锻体操,想来也别有一番意趣。

范仲淹等人早在边关时就已经被苏衡监督着学会了八段锦,因此对另外两个锻体操更感兴趣。苏衡便当着众人的面将太极拳和五禽戏分别演示了一遍。

金梅园中,花开如云。苏衡穿着一身宽袖道袍,衣袂翩飞,拳风过处,碎金落满地。太极拳的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缓慢却有着玄妙的韵律,举手抬足之间,似有看不见的“气”在缓缓流淌。

赵宗实看得眼睛都亮了几度:“苏道长,我要学这个!”

自打那次被他娘子撞破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