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文学

三五文学>大宋道医35 > 6070(第8页)

6070(第8页)

苏轸揉了揉他的脑袋:“等你见到阿兄,你就知道啦。”

于是,苏辙也开始盼着苏衡回

家了。

“唉——”苏轼忧郁地长叹一口气,“北边正在打仗呢,阿兄是去那边治病救人的,战事不结束,阿兄恐怕会一直待在边关。”

“那战事什么时候能结束呀?”苏辙追问。

“我也不知道。”苏轼郁闷地说。

“……”苏轼与苏辙兄弟俩对视了一眼。

“唉——”两人双双叹气。

北边的战事到底何时才能结束?苏轼不知道,但苏洵却在苏涣寄来的一封封家书中窥见了北边的局势。

四月,苏涣来信。信中说,契丹上月派谴使臣送来国书,要求大宋割让关南十县。朝堂上的相公们自然没有答应这等丧权辱国的要求。于是,契丹便集兵幽州,重兵压境,威胁大宋割地。契丹国富兵强,且如今宋夏交战,若是契丹也加进来,大宋以一敌二,恐有亡国之灾。在此危急关头,知制诰富弼挺身而出,出使契丹,以求和议。

苏洵忧心忡忡。苏衡在来信中却没有提及这点,只说他已从庆州迁往泾原路游医。狄青与其夫人魏氏亦在泾原,对他很是照顾,让苏洵不必担心。

苏洵深深叹气。若是大宋与契丹和议不成,北方的战火就要烧得更旺了,衡儿身在边关,他怎可能不担心。只希望出使契丹的使臣富大人能够说服契丹国主,与他们达成和议。

七月,苏涣再次来信。信中道,使臣富弼口才了得,据理力争,以增加岁币为条件,拒绝了契丹的割地要求。富弼回朝将契丹提出要求上报天子,带着新的和议方案再使契丹。但与此同时,西夏元昊入寇渭州,大败宋军于定川寨,泾原路马步军副都总管葛怀敏阵亡。

“这已是第三次大败了。”苏洵握着书信的手有些不稳。契丹恶虎雄踞一方虎视眈眈,西夏豺狼贼心不死狡诈难缠,目前的局势实在不太乐观。

苏洵看完苏涣的信,平复了一下心情,这才打开苏衡写的家书。苏衡的信总是言简意赅,保持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对定川寨的战事只一句话略略带过,更多是则是边塞生活日常。狄青一家就住在苏衡师徒隔壁,两家时常往来,因此苏衡的信中常会提及狄家人。

与衡儿相熟的那位狄将军,倒是个将才,率军出击,屡屡获胜,连官家都对他产生了好奇,想下旨召狄青陛见。不巧遭逢西夏犯边,狄青率兵支援,官家无缘得见,竟命人画了狄青的画像送往京城一观。苏洵读着苏衡的书信,心下赞道。

十月,苏洵终于收到了一则好消息。大宋与契丹双方都同意了加岁币的条件,和议达成。苏洵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一半。

等年节过后,苏洵另一半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庆历三年正月,西夏请和。

四月,朝廷封元昊为夏国主,岁赐绢十万匹,茶三万斤。吕夷简罢相,韩琦、范仲淹、杜衍等人位列宰执。外患暂平,内政待新,春风渐起,大宋的朝堂很快将迎来新的浪潮。

车厢四角的风铃叮当作响,车轮轧在黄泥路上,留下两道深深的车辙。泥路两边散步着星星点点的绿色,那是从土里冒出头的马兰头嫩芽,它们在好奇地张望往来的车马与行人。

“这路边的马兰头看着怪嫩的,有点想喝马兰头汤了。”贵生道人摸摸肚子,让车夫把马车停下,“走,乖徒儿,咱们下车掐几把马兰头,等到了黼阴山脚,寻一家客店让他们帮忙熬一锅马兰头汤。”

苏衡看了看贵生道人的神色,确定他师傅没在开玩笑。好吧。苏衡认命地下车,陪贵生道人一起掐马兰头嫩芽。师徒俩很快把路边的野菜都薅光了。

“走吧。”贵生道人心满意足地捧着满蓝子春野菜,招呼车夫继续驾车赶路。

时隔三年,苏衡师徒再次来到黼阴山下的小镇。镇口那家客店依然开着,眼尖又机灵的店小二一看见外地来的马车就赶忙迎了上来:“客官里边请——本店提供免费的凉水饮子,一间上房一晚只需……哎哟,两位道长,原来是你们呀!”

店小二竟还认得他们。

“当然认得。您二位可是咱们小镇的大恩人!”店小二随手一甩,将手上的白色汗巾子搭在肩上,继续道,“当初您二位离开后,没过多久就来了一群道长,说是您二位的熟人,得知我们镇上没地方抓药,专程运了两大车的药材,其中一位干脆留在镇上,开起了医馆。为此,镇上的大家伙都很感激你们!”

第66章第66章使臣富弼

黼阴山小镇唯一的一家医馆,就坐落在镇中心。苏衡一进门,就看见一个熟悉的背影在药柜前清点库存。

“明月?逍遥那家伙竟把你给派过来了。”贵生道人眯眼道。

听到声音,明月忙回过身来,苏衡看清了他的脸,果然还是当年那副憨厚模样。在这里开医馆的,原来就是无名山道观住持逍遥道长的徒弟——明月。苏衡一见他便想通了来龙去脉。

定然是当初在黼阴山小镇留宿时,师傅得知此地缺医少药,便写信告知了逍遥道长。逍遥道长的信息网广布天下,很快便安排了一群道士运药来此。逍遥道长大概是想锻炼一下明月,因此便让明月留在镇上,开起了医馆。

“小苏衡,几年没见,你都长这么高了。”明月见了苏衡,很是高兴,急急忙忙从里屋端出他最喜欢的点心,用来招待苏衡师徒。

“你师傅竟也舍得把你扔到这里吃苦,瞧着黑了不少,不过——倒是胖了。”贵生道人拿起一块点心,咬了一口,“唔,这枣糕不错!”

“其实也不辛苦,镇上的百姓极好,经常给我送些鸡蛋米面,家里做了新鲜吃食,也会送我一份。我一日不知要吃多少顿,因此才长胖了。”明月挠挠头,补充道,“这碟糯米枣糕就是隔壁街的郝二娘送的。小苏衡,你也吃吃看,很香甜的!”

苏衡依言拿起一块红白相间的枣糕,轻咬一口,尝起来不像糕点的口感,倒更像粥米:“这是米糕?”

明月摇头:“是也不是。这枣糕是用糯米煮成稠粥,再加入去核的枣肉熬煮而成。”

这个做法有点耳熟。苏衡心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