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文学

三五文学>大宋道医35 > 6070(第10页)

6070(第10页)

即使沉稳如苏衡,在离家三载之后回乡,也难免生出一丝近乡情怯之感。苏衡与贵生道人从时,早春出发,等终于到达眉山时,已是夏末初秋。青石板铺就的大街上,卖花人已经开始兜售黄灿灿的秋菊。

苏衡到达纱縠行苏宅门口时,苏轸和程氏正在院中一边纺纱刺绣,一边闲聊。

“阿娘,中秋快到了,咱们今年还买菊花吗?”苏轸今年已经九岁,能帮着程氏分担不少绣活了。

“咱们家年年都买菊花,前年买的桃花菊和金盏银台到现在还养得好好的呢。不过,还是去花铺逛逛,若是有新鲜的品种,再添多一盆也不费什么钱。”程氏柔声道。

“也是。”苏轸点头,望了望院墙下摆着的一排菊花,又想起了远在北地的兄长。

那盆金盏银台是前年重阳时买下的,当时花铺的掌柜还说那是他们的镇店之宝,就是价钱有些小贵。她与阿娘原本正犹豫,是二弟说这花好看,养在家里等阿兄回来也能欣赏,阿娘才下定决心买了下来。

这盆金盏银台确实当得起“镇店之宝”的名号,买回家后,她与阿娘精心照料,花开花又谢,一直养到如今。秋风渐起,家中的金盏银台又开花了,可是阿兄仍然没能回家。

唉——苏轸落寞地叹了一口气。阿兄已经好几个月没来信了,阿父明明说西北战事已经平定了。

虚掩的木门被人轻轻推开,发出“嘎吱”的声响。

苏轸以为是采莲与金蝉打水回来了,如往常般抬头正打算打个招呼,却直接怔住了。

手中的绣棚“嗒”地一声落地,发出沉闷的声响。

“阿娘,小妹,我回来了。”

第67章第67章眉山重聚

天庆观坐落在眉山镇北面,与城南的苏家可谓一头一尾,一南一北。对眉山的百姓来说,天庆观在他们心中有着相当高的地位。因为它不仅是上香拜神的道观,还是教书育人的书院。家家户户的小郎君到了该启蒙读书的年龄,就会被送往观内书院中学习。

整座天庆观分为东中西三路,西路分布着观中道长们日常起居的住所与接待挂单道士的客舍,东路是北极院,也叫北极书院,学生们的课室、师生的宿舍与食堂皆坐落于此。中路是天庆观的

主体,从前往后分别是山门、供奉王灵官的山门殿、供奉道教三清上神的三清殿与藏书颇丰的藏书楼。

从前贵生道长在眉山时,就住在西北角的客舍中。这次陪着苏衡回眉山,贵生道人谢绝了苏家留宿的邀请,仍旧打算住在天庆观。

苏衡回家一趟,与家中爹娘弟妹都一一见过,甚至连家中的爱宠糯米团子也喂过了,唯独不见苏轼。一问才知,苏轼已经入学北极书院,开始正式念书了。

苏轼如今已满八岁,没了苏衡在家管束,他这几年渐渐向他的二堂兄苏不疑靠拢,成日招猫逗狗,闹腾得很,就差上房揭瓦了。但苏洵每日给他布置的功课他都认认真真完成了,而且完成得又快又好。所以,苏轼在学习之余闹腾一些,苏洵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他去了。

但去年冬月,苏轼趁采莲不注意,胆大包天地带着苏辙溜出家门,去结冰的玻璃江上滑冰。冻成冰的江面厚度并不均匀,有的地方冰面厚些,有的地方冰面薄些。苏轼就倒霉地碰到了薄冰面,在上面没蹦跶几下,冰面就承受不住苏轼的重量产生了裂痕。幸好住在江边的阮大郎及时发现了他们兄弟俩,否则等冰面彻底裂开,苏轼和苏辙兄弟俩就双双落入冰水里了。

苏洵因此大怒,拿家法狠狠揍了苏轼一顿,并且罚他禁足一个月。等年节一过,苏洵就把苏轼扔去了天庆观北极书院,让他与几位堂哥们一同读书上课,省得一天天精力过剩,又作出什么危险的举动。

苏衡回到苏宅时,苏轼正在天庆观念书,压根不知道自己心心念念的长兄已经回家了。

“等二弟回来,估计要怄死了。”苏轸捂嘴偷笑,她才是家中第一个见到阿兄的,二弟是最后一个,哼!让他成日在自己面前炫耀阿兄送他的那把反曲小弓,阿兄后来也给她补送了礼物,有什么好得意的!

“我此番回来只住半个月便要随师傅去开封了。北极书院一旬才得一日假,二弟下一次旬假是什么时候?”苏轼到底是苏衡最疼爱的弟弟,三年未见,苏衡也十分挂念。

“赶巧了,明日便是书院的旬假。衡儿,你明日干脆和采莲一道去天庆观接他回家好了,也算给轼儿一个惊喜。否则,轼儿若是知道他因为要上学的缘故错过与你见面的机会,他估计要闹得家中鸡犬不宁。”知子莫如母,程氏摇头笑笑。

“嗯。”苏衡应了下来,又问躲在苏轸身后悄悄探头看他的苏辙,“小弟要同我一起去吗?”

“!”被兄长发现自己偷看他了。苏辙小脸一红,先是下意识地缩回了脑袋,然后又慢吞吞地从苏轸身后挪了出来,小声道:“好……”

“我们的小兔子怎么还害羞了”,苏轸笑得杏眼弯弯,把苏辙从自己身后捉出来,往苏衡的方向轻轻推了推,“自家阿兄,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小时候尿裤子的模样阿兄都见过,尿布还是阿兄帮你换的,在阿兄面前没什么好害羞的。去吧,让阿兄好好看看你。”

“阿姐——”小苏辙羞得急得跺脚,他已经五岁了,早就不会尿床了,阿姐怎么还拿他小时候的糗事来说呢。

“卯君长大了,也长高了。”苏衡眼神一柔,主动上前,试探地摸了摸苏辙的小脑袋,“当初我离开眉山的时候,卯君还不会走路呢。”

二哥与阿姐每日都要念叨无数遍的长兄近在咫尺,苏辙能闻到长兄身上淡淡的药香。头顶传来暖暖的温度,那是长兄在轻柔地摸他的脑袋。

苏辙忍不住又偷偷瞄了苏衡几眼。长兄的面容与自己有几分相似,但周身气质却与自己不同,也与二哥不同。苏衡清冷的眉眼渐渐与苏辙记忆里模糊的形象重合。感受着头顶的温度,苏辙好像有点明白,为什么阿姐当初会把长兄比作初春乍暖还寒时的风。

二哥和阿姐没有骗他,长兄真的很好。他也好喜欢长兄。苏辙耳尖红红地想。

天庆观北极院。

苏轼今日一上午不知怎的,有些神思不属,总觉得有什么大事要发生。可他细细回想了一下近来发生的事情,实在想不到这种毫无根据的感觉从何而来。苏轼心里不踏实,书也读不进去,烦躁地抓了抓头发,破罐子破摔地打算请假。反正明日便是旬休,和先生请半天假,提前半天回家好了。

刚走进先生的院子,苏轼便听见一位陌生人在念一首没听过的诗。

“于维庆历,三年三月。皇帝龙兴,徐出闱闼。……惟仲淹弼,一夔一契,天实赍予,予其敢忽……”

那陌生人头戴方巾,身穿圆领宽袖的青布襕衫,这副打扮一看便知是位读书人。张易简正一边听一边点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