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魁文并未直接回答,而是从文件柜底层抽出一本蓝皮档案册。
泛黄的纸页间夹着全国各地的农产品名录,云省的咖啡豆、东山省的苹果、疆省的葡萄干……每个条目旁都标注着详细的产量与滞销数据。
“星耀配送现在的助农模式,局限于少数区域。”
老会长将档案册推到李凡面前,“但全国还有上百个城市,数以万计的农户,他们的农产品同样困在深山、烂在田间。”
胡贵国凑上前翻看,倒吸一口冷气:“光是这些城市的冷链运输网络铺设,预估就要投入……”他的声音戛然而止,目光与李凡交汇。
李凡沉默不语,指尖轻轻叩击着那份云南咖啡豆的资料。
他当然明白,扩大助农规模意味着品牌影响力呈指数级增长,但仓库建设、物流成本、人员调配……每一项支出都像巨兽张开的嘴,能瞬间吞噬星耀配送这一年积累的微薄利润。
就算是星耀配送背后的公司,饿了吧外卖和永恒外卖也很难支撑。
“李会长,星耀目前的体量,恐怕难以承担如此大规模的项目。”他斟酌着措辞,“我们更擅长在局部区域深耕,确保每个合作农户都能得到切实帮助。”
“深耕?还是作秀?”李魁文突然冷笑,英雄钢笔在档案册封面上划出刺耳的声响,“小李总,你以为我不知道你们的算盘?零利润助农,亏损换名声,等品牌打响了再从其他业务割韭菜——这是商业逻辑,我理解。”
他的目光如炬,穿透李凡刻意保持的镇定,“但你有没有想过,那些被你们放弃的农户,会怎么看?”
会议室陷入死寂,只有楼下检测仪器的嗡鸣声隐约传来。李凡喉结动了动,刚要开口,却被老会长抬手打断:“你看看这个。”他抽出一张照片——画面里,西北某村庄的老人蹲在堆积如山的土豆旁抹眼泪,背后是歪斜的“滞销”木牌。
“这些农户等不起。”李魁文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百城助农计划不需要你们零利润,甚至允许你们保留1%的利润空间。但前提是,你们要用专业的供应链,把这些农产品真正送到消费者手中。”
李凡的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张大山来的语音:“李总!俺们村的白菜全卖光了,老少爷们儿正合计着明年扩大种植呢!”语音里夹杂着欢快的唢呐声,像一记重锤敲在他心上。
“李会长,星耀的资金链……”
“农业管理会可以提供低息贷款,协调地方政府开放仓储用地。”
李魁文迅接话,“甚至可以把监测系统的数据接口开放给你们,帮你们优化物流路线。”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柔和,“小李,我观察星耀半年了。你们的冷链技术、品控标准,是目前市面上最能保障农户利益的。与其小打小闹地‘作秀’,不如真正扛起这份责任。”
窗外的阳光突然穿透云层,洒在档案册上的“滞销”数据上,那些刺眼的数字仿佛镀上了金边。
李凡想起直播间里农户们满是希望的眼神,想起暴雨夜驱车去安抚合作商时,车灯照亮的泥泞乡间小路。他深吸一口气:“给我三天时间,我们核算成本,制定具体方案。”
李魁文笑着点点头,将u盘重新推到他面前:“这是各地农业协会的联络名单。记住,百城助农计划不是生意,是承诺。”
他起身望向窗外,远处的农田里,几个农民正在播种,“就像播种一样,前期的付出可能看不到收获,但只要坚持,总会等到丰收的那天。”
李魁文突然将档案册重重合上,金属扣碰撞出清脆声响,惊得胡贵国手中的豆浆晃出涟漪。老会长摘下老花镜,镜片后的目光像精准的手术刀,直直剜进李凡眼底:"小李,别拿深耕当借口。你心里打的算盘,是借着助农热度布局社区团购,想靠农产品供应链弯道车,在即时配送市场和每团外卖争蛋糕,对吧?
李凡握着咖啡杯的手骤然收紧,杯壁凝结的水珠顺着指缝滑进袖口。他强迫自己扬起嘴角:"李会长说笑了,星耀一直专注助农——
"专注助农会在仓库连夜改造分拣线?"李魁文从抽屉抽出张照片,画面里工人正在安装自动称重分拣设备,"这分明是社区团购的标准配置。"他又甩出几张数据报表,"上周刚上线的?星鲜达?小程序,用户下单到配送不过3分钟,这和你说的助农项目,有半毛钱关系?
胡贵国脸色煞白,悄悄往李凡身边挪了挪。办公室空调出轻微嗡鸣,李凡感觉后颈渗出冷汗,却仍硬撑着辩解:"社区团购能帮农户更快销货,也是助农的延伸——
"延伸?"李魁文突然笑出声,笑声里带着三分嘲讽七分失望,"你以为复制每团的烧钱打法就能赢?知道他们上个月烧掉多少亿补贴?"他猛地将一摞财务报告拍在桌上,"再看看星耀的现金流,拿什么和人家拼?现在收手做实事,还来得及。
李凡猛地站起身,椅子在地板划出刺耳声响:"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星耀的冷链技术能把损耗压到行业最低,我们的地推团队能覆盖全国县域——
"技术?地推?"李魁文嗤笑一声。
29ad。。29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