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黛玉笑盈盈地拿出李莞给她的那块玉佩。
“可巧了,我也有一个。”说着,宝玉便摘下他从娘胎里带来的玉。
宝玉的衔玉而生的故事,黛玉早有耳闻,今儿见到了。小婴儿口中衔着带来的玉,不是很大,看上去也平平无奇。而珠大嫂给的那块玉,足足有那个玉的三倍大。
贾敏客套地称赞了几声奇。诸人又热络地叙了一会儿话。
奶娘来问林姑娘跟奕哥儿的房舍。
贾母道:“好些年没见到敏儿,敏儿一家都住我院子里,都收拾好了。”
贾母早就盼着女儿一家回来看她了,不但收拾了房屋,还给黛玉增了个叫鹦哥的丫鬟。
黛玉回头就把鹦哥改了一个她喜欢的名字,紫鹃。
贾敏这回本就是回来看看,没有打算常住。不过跟母亲多年未见,也不忍只住短短几天就分离。眼下珠哥儿在江南给皇上办事,跟林如海在一起。林如海跟贾珠会在年末时返京中述职。贾敏便决定待那时,她三人便跟林如海一起回江南。
李家这边,李岩考上了武状元,一家人高兴,打算热热闹闹地办一场酒。
贾母准备了好些贺礼,让人送去李家。
“又让祖母破费了。”李莞道。老太太这些年待她是顶好的。管家上遇到问题,老太太第一时间就是给她撑腰。
“这是天大的喜事儿,哪里有破费不破费的?”贾母笑着道,“你是贾家的大功臣,别人不知道,我知道的。”
李莞可不敢受这么大的一个名号。贾家在她的治理下,也不过是没人敢赌博、顺东西、放印子钱,也没有下人仗着主子之势在外为非作歹罢了。算是一户正常的人家了吧。李莞如是想着。
“大嫂子,给岩哥哥办酒,莫忘了喊我。”宝玉兴冲冲地到了贾母处,照例滚到贾母怀里撒了个娇,便对李莞道。
李莞心想着,你娘可能不得同意你去李家玩呀。
“林妹妹呢?”宝玉环视四周后问。
“你林妹妹跟你姑母啊,她们一家去拜访你姑妈原来在京都的朋友了。”贾母道。
宝玉对李莞又道:“大嫂子,岩哥哥办酒时也喊上姑母跟林妹妹。到时候我们一块儿庆祝去。”
不过,李家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办酒,但是对送了礼的各家,也客气地回了礼。
*
这天,李岩带着李家老太太准备的回礼来了贾家。
他照例先去了李莞的院子,再跟着李莞去贾母处请安。
“大奶奶对账去了,岩哥儿要不去书房等等,兰哥儿正在书房念书。”素云说着就将李岩引去书房。
书房有地暖,虽是深秋了,但还如春天般温暖。里边摆着的几个盆栽养的都是兰花,开得正好,满室清香。
李岩走近书房,但见那幅《杏帘在望》的诗词前,站着一个小姑娘。
她十来岁的模样,背对着李岩,看着墙上挂着的诗词。
“岩舅舅。”贾兰迎上来,一把拉住李岩,指着黛玉,对他道:“这就是我们常提到的黛玉小姑姑。”
黛玉转过身来,一双星星点点的眼睛,落在了李岩的心中。
《杏帘在望》是他最喜欢的诗篇之一,眼前的小姑娘,就是写这首诗的诗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