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道理讲,他本来是没有机会继承大统的。
但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谁让他的堂兄朱厚照无嗣而崩呢?
所以,这帝位也就顺移到了他的身上。
现在嘉靖皇帝带着自己的儿子进到奉先殿内,看着这些往常只有皇帝才有资格进入祭拜的历代先帝画像,又忍不住的说道:“朕得天之助,得天之幸,才承继大统,肩负大明。如今四十有五年矣。但在这个四十五年间,朕却鲜少来此。”
“如今不知是怎么了,朕总是时常想起此处,就带着你一起过来看看。来,去给太祖高皇帝,成祖文皇帝上一炷香。”
朱载坖又应了一声是,将嘉靖皇帝扶着站稳之后,他才去敬香的供案上抽取三根高高的龙纹檀香,在朱元璋的画像前的长明灯处点燃了手中的香,接着恭敬一拜,才将香插在画像前的小鼎之内。
待到朱载坖做完这些之后,他又起身回去重新搀扶着嘉靖皇帝。
毕竟这里是祭拜历代先帝的供殿,里面除了历代先帝的画像和祭祀用品,以及用来磕头的蒲团之外,没有其他摆设了。
所以,在这座殿里,即便是皇帝都没有位子可坐,只能站着。
嘉靖皇帝被朱载坖重新扶着之后,又对着朱载坖说道:“去给你皇祖考也上一炷香。”
嘉靖皇帝说的“皇祖考”,正是被嘉靖皇帝强行拔高为帝的亲爹“兴献王”。
虽然后世的网络历史学家总喷“兴献王”的帝位来的有水份,甚至都不能被承认。
但是他们忽略了古代政治之中的重要的一环,那就是“孝”!
历代以来不管是皇帝,还是王侯将相,但凡位置做到了极致,或是功劳荣宠到了一定的程度。
追封先人的事情,可是不分皇帝与常人的。
有很多大臣在位极人臣之后,皇帝没啥可封赏的时候,就会下旨追封此官员三代为官,而且追封的官职差不多也都是此官员所能做到的官职极致,比如历史上的高拱,他的三代祖先就被追封为了吏部尚书。
但实际上,他的祖宗三代也是一天官都没做。
可这也并不妨碍这种荣誉的追封,也不妨碍世人对此事的认可。
所以,嘉靖皇帝做了皇帝之后,不管是出于对政治的需要,还是父母的孝道,他追封兴献王为帝的事情,那也是天经地义的!
而惟一能让人起争执的,无非就是掰扯嘉靖皇帝的帝统到底是承袭何人?
百官认为嘉靖皇帝的帝统应该承袭于弘治皇帝,但嘉靖皇帝不认。
因为他一旦认了这个,到时不仅爹得换,娘也得换!
而且当时正德皇帝的亲妈可还在活着呢。
万一,他被眼前的皇帝宝座迷失了心智,真的跪了弘治皇帝当爹。
那么弘治皇帝的老婆,也就是正德皇帝的太后亲妈,可就有一万种理由插手政事,轻则嘉靖皇帝给人当几年孙子,夹着尾巴做人。
重则,人家看他不顺眼了,一纸诏书就能废了他!
所以,不管是为了自己的权力,还是为了自己的小命。
嘉靖皇帝都不能在认爹这件事上认了怂。
他必须要争,而且还要一争到底!
只要他争,那么就会有大臣跳出来支持他,只要有大臣支撑他,那么胜利天平迟早就会向他倾斜,那些想用“认爹”手段来控制的大臣,也会投鼠忌器,不敢对他怎样!
所以,嘉靖皇帝就一直死咬只认亲爹!
这样一来他的帝统承继不仅可以更加的稳固,而且还能更加的名正言顺,谁也质疑不了半分。
因此后世那些天天拿太宗变“成祖”的冷笑话讽刺嘉靖皇帝的人,他们的想法和说辞,简直就是低级到和海昏侯刘贺一样的政治白痴!
而且退一万步讲,以朱棣的政治手段,他为了自己帝位的来路正统,都能干出洪武三十五年顺位继承帝位的说法。
嘉靖皇帝比葫芦画瓢,给他升格一个“成祖”之号,换一个亲爹入庙的名额,又有什么问题?
况且,朱棣的贡献对于他以及他以后的皇帝而言,就跟开创之君,没有什么两样。
到了嘉靖这一代或者下一代,谁又敢真的将朱棣祧出太庙?
肯定也得生造个说法将朱棣永远留在太庙,将他与朱元璋并列,成为大明的万世不祧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