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英明神武,今据燕京俨然天子气象,岂不知西北之重?”
张天福断定赵王不会坐视西安被围,除非这位年轻的赵王不想要天下。
林进忠见状只好提醒张天福,纵使清军因为燕京沦陷兵无斗志,威胁不了西安,可那西北不光是清军残部,还有一支数量庞大的吴军主力呢。
张天福不以为然:“难道我们不是大周朝的军队?”继而一惊,“进忠意思是说西北的清军会和吴军合流?”
林进忠点了点头,他担心的就是清吴合流。
因为从眼下局势来看,对武昌洪化朝廷构成威胁最大的并非满清余部,而是那位因光复燕京功高盖主的赵王殿下。
那么为了对付这位赵王,武昌的洪化朝廷有没有可能私下同清军媾和?
“夏国相再糊涂,也不至做那混账之事吧?”
张天福眉头紧锁,不认为这种荒唐的事情会发生。
这反,可是你吴家造的!
林进忠提出一个假设,这个假设也是陕西总督白如梅私下问西安将军富喀禅的。
真事不济,大清该亡,这旗人是向善待他们的吴周投降,还是向那专好屠满城的尼堪悍贼投降呢?
赵王什么出身,大家心中没数?
忠贞营的人难道真和吴三桂的人尿到一个壶中?
当初合作那是迫不得已,如今人家已经成势,还能真忠心于你洪化小皇帝,做大周朝的忠臣孝子?
说句难听点的,那赵王就是个言而无信的小人。
否则,也不会降而复叛,打了大清一个措手不及。
东南方面暂时不作考虑,只考虑西北清军跟吴军合流,如此三十万大军兵发西安,就问你张天福守不守得住!
咝!
张天福被林进忠的分析惊的倒吸一口冷气,别说三十万了,就是来十万他也扛不住啊。
既然扛不住,那干嘛放着现成的地盘不要,跑西安当炮灰?
不去的托辞有的是,随便找一个应付一下燕京,难道他赵王这会还能腾出手对付忠信镇不成。
逼急了,武昌的洪化朝廷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那吴军可是有四十多万的,比赵王能打的将领多得多了。
忠信镇真要带着几府之地投向武昌,封公不敢想,封侯封伯还是能想想的。
赵王能给咱们封什么?
他又不是皇帝。
据燕京是有了天子之象,可不管什么时候,天子都是要以实力说话的。
林进忠是出于利益最大化为恩主张天福分析,或者说这番分析是为了保存实力。
乱世之中,实力才是自保的唯一前提。
真去西安把兵打光了,他赵王以后真肯重用咱们这帮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