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尼是膨胀了。
除了其成功策反敖汉四旗、奈曼三旗、克西克腾两旗得兵万余外,也成功偷袭了带领十四旗兵进关“救驾”的辅国公图纳黑。
这个图纳黑的父亲就是科尔沁亲王吴克善,清太皇太后的嫡亲侄子。
图纳黑部被偷袭后方知燕京已经沦陷,大清的皇室被南边的汉人军队给一锅端,惊恐之下图纳黑只得带领残部千余人逃回科尔沁。
偷袭得手的布尔尼原本先巩固战果,乘胜控制口外诸旗,但在张丹劝说下还是带领骑兵一路追击图纳黑,在巴林、翁牛特、喀尔喀、奈曼等部配合下于科尔沁草原牧来河将图纳黑拼凑的万余骑兵尽数歼灭,由此取得对漠南蒙古诸部的绝对统治权。
远在燕京的赵王也及时为这位察哈尔亲王送来了大周朝廷的正式册封,即尊布尔尼为蒙古大汗,并正式缔结双方盟约,许以关外之地为蒙古大汗所有。
这在王五前世,绝对是一份丧权辱国的条约。
但在王五这里,这份条约压根就没有经过武昌的洪化朝廷,完全是他自个伪造的。
就算条约有效,签约方也是周朝。
周朝还能存在多久,是个未知数。
之所以如此慷慨对待布尔尼,就是希望这位察哈尔的反王将蒙古诸部忠于清室的绞杀,然后合力对付关外八旗,从而提前实现不使清室东归的战略意图,又或者说是将满清连根拔起的前奏。
为了让布尔尼的蒙古乞丐兵更像一支骑兵,能与关外留守八旗打个五五开,王五还破天荒从缴获的八旗武库中给布尔尼送去了2000套铠甲,其它军械若干。
甚至连红夷炮都给布尔尼送去了几门,方便其攻城略地。
此举惹得王五目前帐下第一谋士、北方招抚使甘文焜的不满,认为如此壮大察哈尔人,那用不了多久察哈尔人就将取代满洲人,成为关内汉人最大的敌人。
甘文焜的意见是对察哈尔人给予精神上的支持,物质上的支持能少就少,最好让察哈尔人跟关外八旗拼个你死我伤,赵军坐收渔翁之利。
对此,王五没有多说,只是带甘文焊去校武场试射一种小玩意。
从荆州带领军工局北上的胡老二和王大竹给赵王殿下带来了最新的科研成果,一种被赵王定名为“加特林”的手摇轮发铳。
这种轮发铳其实就是王五前世那种名为加特林烟花的军火改装版,铳身用青铜制成,一人双臂方能抱圆,全身四十五斤,铳身内置有同样大小的铳管108个,每根铳管的长度都是相等,底部则开有药室,于内置相同规格的“底火”,再填以制式大小铁丸10颗。
点火发式采取间隔发射法,即一旦点火,此铳就能不间断朝敌人发射铁丸,直至1080颗铁丸全部发射完毕。
原理很简单,工艺也能制造,这个时代的烟花技术相当成熟,困难的地方在于密封性,以及火药的推进力。
荆州军工局当初从江南或请或绑来了大量“专家”,胡老二和王大竹等人也是这方面难得的技术人员,故而王五提出概念砸以重金后,历经半年研制,期间又经历不断改进,射程达400米的手摇轮发铳便被发明出来,并投入量产。
目前无论是清军还是吴军使用的火铳普遍射程是150米,最高射程是200米。弓箭最高射程是300米,但有效射程也就是破甲程程不过100米左右。
因此有效射程长达400米的手摇轮发铳的面世,在火力上已经能做到对敌军的完全压制。
虽说这玩意还算不得真正的机枪,但对于王五而言已经够用。
因为这玩意便宜,好造。
亲眼目睹手摇轮发铳的威力后,甘文焜惊的目瞪口呆,王五不无得意道:“有了此物,草原上的马背民族从此将变得能歌善舞。”
说完,又带甘文焜去视察合并清廷各军机构成立的军工总局,一杆杆崭新的燧发枪及一门门能够打出开花炮子的轻型炮让甘文焜这个前清燕京市长大开眼界,之后竟发现赵王殿下的军工局里有大批洋人面孔。
其中有位是他很熟悉的洋教士南怀仁。
南怀仁是比利时到中国的教士,康熙三年因历法之争被鳌拜打入大狱,王五攻入燕京后将这位精通历法、机械制造的教士从狱中放出,命其任职军工总局的炮科管事,专门为赵军监铸大炮。
同南怀仁一样,在燕京的外国教士无一不被王五投入军工,表面对这些洋军工许以日后开放西洋传教,实际这些教士终其一生都不可能再回到故乡。
胡老二到燕京后就张榜招募民间懂机械、懂军工的人才,有个叫戴梓的年轻人主动报名,并向赵王献上自己研发的连发铳。
王五得知此事后亲自召见戴梓,并亲自试射其献上的连发铳,发现这个形若琵琶的轮发铳算不上自动步枪,只是能通过扳动一个扳手实现弹头和火药的分别装填,威力嘛不及燧发枪,胜在可以连发二十八发。
原理跟加特林烟花一个道理。
不过戴梓明显是个可造人材,于是王五让胡老二亲自带着这小子搞“科研”,并将自动步枪的原理传授,让戴梓带人专攻“步枪”。
不管多长时间,不管投入多少,王五都等的起。
燕京的军工总局也成了赵王最大的吞金兽,各种研目纷纷上马,各方人材齐聚一堂,俨然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军火生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