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文学

三五文学>抗清素是啥药 > 第421章 用兵东南 堂堂正正(第1页)

第421章 用兵东南 堂堂正正(第1页)

为了应对当下局面,王五召开了一次“高级”会议。

参加这次会议的除随王五打进燕京的将领们,就是投降后为王五立下大功的降官,其中以甘文焜、来碧、米思翰等最受王五器重。

是先对付吴周,还是先收拾东南的岳乐伪朝廷,成了这次会议主要的争论方向。

“根根哥”吴应麟的造反令得吴周集团出现重大分裂,前往西北的胡全才传回消息说平凉的王辅臣归附吴应麟后,西宁总兵孙思克也率麾下两千余汉军八旗连同数千绿营兵向吴应麟归降,现有迹象表明陕西提督赵良栋、甘肃提督张勇这两员陕甘绿营的大将也有可能向吴应麟这个兴武帝投诚。

王辅臣倒向吴应麟,王五并不意外,因为此人一直被吴家父子重点拉拢,先前之所以摇摆不定不过是担心吴军打不过清军。

现在燕京光复,小麻子皇帝连同燕京的王公大臣被一锅端,就算岳乐在东南又搞了个新大清苟延残喘,但傻子也知道满清的尾巴绝计长不了。

可以说局面非常清晰,也由不得王辅臣再蛇鼠两端,那么绞断脑后那根辫子就再正常不过。

至于王辅臣为何没有选择投降武昌的洪化朝廷,而是选择向吴应麟这个兴武帝投诚,原因也再简单不过,无非搏个从龙之功。

洪化朝廷那边能给王辅臣的不多,反而是开始“创业”的吴应麟能最大满足王辅臣的胃口。

至于孙思克、赵良栋、张勇三人,王五也都“如雷贯耳”。

无它,三个铁杆大汉奸。

孙思克的父亲就是有名的老汉奸孙得功,此人是导致明朝广宁防线崩溃的罪魁祸首。

赵良栋和张勇也均是悍将,能在平定吴周集团的功劳薄上排前五。

孙家本就是辽东将门出身,这会选择倒向吴应麟也在情理之中。

赵良栋和张勇则都随洪承畴征讨过云贵,也均在云南任过职,张勇甚至还担任过两年云南提督。

很难说二将在云南时,吴三桂没有拉拢过他们。

如今大清没了,二将怎么可能不为自身打算。

投靠吴应麟的道理跟王辅臣一个鸟样,毕竟明眼人都知道这位楚王才是大周朝最好的继承人,而不是那个襁褓中的孩子。

王辅臣等陕甘绿营大将的态度也直接关系到平寇将军卓布泰、陕西总督白如梅的选择,如果在西北的吴军一号人物王屏藩挡不住吴应麟的兵马,则西北除西安、陕北部分区域,很有可能全部为吴应麟所有。

保守估计,王五这个大舅哥能拥兵三十万之众。

精锐至少七八万。

要是再让吴应麟一鼓作气率大军通过四川兵临武昌,大周朝的天子多半就要换人,届时各方势力面对的不仅是年轻力壮的吴应麟,还有几十万被吴应麟整合的吴周大军,哪个能扛住?

因此,与会将领和官员都倾向于趁吴应麟这个兴武帝忙于收拢、劝降、整合西北吴军、清军时,调集兵马秘密南下荆襄一线,对武昌的洪化朝廷发起偷袭,抢在吴应麟率军从西北回来前拿下洪化朝廷控制的地盘,然后封堵蜀道将吴应麟隔绝在西北。

偷袭武昌是可行的,因为王五在荆州有一支水师,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将兵马偷偷运到江对岸。

何况,武昌那边还有个定北王张长庚能为内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