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沉默者采用了全新的宽带相控阵技术,一套系统就能覆盖从1mhz到4ghz的全频段。
方宇指着屏幕解释道,"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在毫秒级时间内完成对整个电磁频谱的扫描和分析,自动识别敌方雷达和通讯系统的特征,然后实时生成最有效的干扰策略。
陈大将点点头,尽管他不是技术专家,但也能理解这种技术突破的意义。
"也就是说,它有某种智能,能够自主决定如何进行干扰?
"正是如此,"方宇肯定道,"我们在系统中集成了一套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它能够学习和适应敌方的反干扰措施。”
“比如,如果敌人尝试改变频率或使用跳频技术,沉默者会立即识别这些变化并调整干扰策略。”
“这是一场电磁领域的猫鼠游戏,而我们的系统永远领先一步。
方宇继续解释着,屏幕上的画面切换到了一段模拟演示。
画面中,一架携带"沉默者"的战机进入敌方防空网络覆盖区域,随即在敌方雷达屏幕上创造出一片"信号死区",使得防空系统完全失效。
紧接着,友军战机利用这个"死区"安全穿透防线,完成精确打击任务。
"最让人惊叹的是它的低功耗设计,
方宇指出屏幕上一个特殊的构造。
"传统的电子干扰设备功耗极高,而且热严重,很难长时间工作。”
“而沉默者采用了导材料和量子点技术,能耗只有传统系统的五分之一,却能产生十倍以上的干扰效果。
陈大将的目光在屏幕和方宇之间来回切换,他开始理解为什么高层会如此重视这位年轻的军事科学家。
方宇不仅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还有将复杂技术简单化的能力,这在军工领域尤为难得。
"这个吊舱……重量和尺寸呢?会不会影响战机的性能?"陈大将问出了一个实用性的问题。
方宇微笑着回答:"总重量不到3公斤,远低于同类设备。而且它的外形经过精心设计,完全符合隐形要求,不会增加战机的雷达反射截面。”
“实际上,根据我们的风洞实验和实飞测试,挂载这个吊舱对J-2的最大度影响不到3%,航程减少约5%,这是可以接受的代价。
屏幕上的画面再次切换,这次显示的是一张世界地图,上面标记着各国军队已知的电子战能力。
方宇指着地图上的一些关键点。
"根据我们的情报分析,目前鹰酱正在试验阶段的最先进电子战系统干扰半径也只有约8公里,但只能针对特定频段进行干扰。”
“而我们的沉默者不仅覆盖范围更广,而且能够进行全频段干扰,技术代差至少领先5-8年。
陈大将听到这里,目光变得更加深邃。
作为军方高层,他深知电子战在现代军事冲突中的关键作用。
拥有先进的电子战能力,意味着能够在战争初期就夺取电磁空间的主导权,为后续作战赢得决定性优势。
29ad。。29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