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不禁摇头失笑。
胡茵梦边跟随大部队离开机场,边说道:
“方先生言之差矣,不知道清霞有没有跟你说,你在宝岛那边有着多么大的影响力?”
“这倒没有,愿闻其详。”
方言好奇不已。
胡茵梦说虽然当局以前想方设法地禁止内地文学作品的流入,但因为方言的小说商业价值巨大,所以始终有书商铤而走险地从香江出版社里引进出售,特别当方言前前后后拿下普利策历史奖、美孚飞马文学奖、芥川龙之介奖、川端康成文学奖、奥斯卡最佳编剧等一系列大奖之后。
伴随着两岸“破冰”,方言各种小说在宝岛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哈哈,我还是头一次听说。”
方言咧嘴发笑。
“要不路上我再给你讲一讲?”
胡茵梦眼里藏不住兴奋和崇拜。
方言早就从林清霞口中得知她这个闺蜜视自己为偶像,此时见她一脸迷妹的样子,更是深信不疑,于是爽快地答应下来,毕竟,有谁会拒绝如此清冷温婉的才女吹捧自己呢?
“叫我茵梦吧,胡小姐胡小姐,听着怪生分的。”
胡茵梦嫣然一笑。
“那你也和清霞一样,叫我岩子,或者岩仔。”
方言站定在大巴车前,抬手做了个请的手势。
………………
宝岛儿童文学代表团被带到专门安排的酒店休息,跟内地代表团隔着一个楼层。
众人小憩一会儿,用过午饭后,陆陆续续地来到酒店的一间会议厅中。
明明是互不相识的两拨人,却因为对儿童文学的热爱,很快地就打破了隔阂,聊得了一块。
气氛从一开始的安静沉闷,变得越发地活跃热闹,三言两句聊的都是有关儿童文学的话题。
“没错。”
洪汛涛点了点头,“华夏的儿童文学就像一条大河,分流上的小河上分别是宝岛、香江和内地,今日我们两岸三地的儿童作家汇聚于此,等于是重新汇聚成了一条儿童文学的长河。”
林焕彰说这次宝岛儿童文学代表团已经做好了前往内地文化交流的准备。
“我都已经在内地都安排好了,五天后就从香江出发,首站在安皖的庐州。”
“届时安皖儿童文学研究会会主办一场‘皖台儿童文学交流会’,请诸位能够出席参加,然后第二站是燕京,氷心先生听说你们专程从宝岛来内地拜访她,她非常期待你们的到来。”
洪汛涛面向林焕彰、谢武彰等人道。
“真的是太好了!”
宝岛代表团的众人大喜若望。
林焕彰说:“华夏由于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再加上科举制度的影响,导致儿童蒙学时期读的都是《弟子规》、《三字经》等启蒙作品,然而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问题长期不受重视,一直到晚清民初的时候,儿童文学才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学门类,出现了专为孩子们创作的儿童诗、儿童小说、儿童戏剧,而现代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便是叶圣陶大师的《稻草人》,和氷心先生的《寄小读者》。”
“这应该算的是以书面文字成形的儿童文学。”
方言道:“其实在华夏的古代未必就没有儿童文学,只是并没有单独的文学门类,没有任何书面纪录可供后世参考,基本上都是口口相传,比如不识字的说书人对儿童所述说的故事。”
胡茵梦眼里顿时闪烁了下,“是极!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里就提到,他常常听保姆长妈妈讲《山海经》的故事,可见华夏古时候并非没有儿童文学。”
“这话倒是有几分道理,像《山海经》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故事,从教育的角度上都可以算做是儿童文学故事。”洪汛涛笑道,“只可惜始终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文学类型。”
“也正因为华夏儿童文学诞生的时间晚,在名气上依旧追不上欧美儿童文学。”
谢武彰说:“远的不说,就说《木偶奇遇记》、《绿野仙踪》、《国王的衣服》、《丑小鸭与白天鹅》等经典儿童作品,哪一部不是跨越了语言和国界的障碍,让全世界的儿童都能读懂。”
“谢先生这话就不对了,今天在场的不就有一位的作品深受全球孩子们的喜爱吗?”
潘耀名把目光投向方言,胡茵梦、林焕彰等人也齐刷刷地盯着他看。(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