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己也明白,只要加入黄导的电影工作室就谈不上什么脱离了。短期看可能是好事,对于乐团的长久发展而言,绝对称不上好。”
谭诺的回应摆明了利弊,尖锐却又不失风度。
意识到劝不动谭诺,陈亭的视线转向方黎。
“你说呢方黎?你应该比谭诺变通一些吧?”陈亭问。
“我觉得谭先生说得对,乐团的自主权很重要,不过……”
陈亭明显有些失望:“不过什么?”
“不过据我了解,黄观言导演挺和善的,这事儿可能还有得商量。”方黎说。
“你好像是柏林艺术大学毕业的吧?”突然,谭诺提了这样一个没头没尾的问题。
可方黎却立刻了理解他的意思:“对,黄导也是那儿毕业的。他是我导师的学弟,俩人关系很好,所以毕业之前我有幸见过他几次。”
陈亭顿时惊喜万分:“你竟然认识黄导?!为什么不告诉我?”
看这人如此激动,方黎及时补充说:“我回国之后就没再见过他,其实跟陌生人也没什么区别。”
“哦,这倒不算什么,下周一有个重量级人物回国演出,要举行接风宴,届时黄导肯定会参加。到时候你先套套近乎,死马当活马医吧。”陈亭说这些话的时候,眼睛却在看谭诺,好像在暗示些什么。
可谭诺却不接茬,依旧坦荡:“君歌回国的事已经确定了?”
陈亭疑惑地反问:“为什么问我?你难道不应该第一个知道吗?”
谭诺看起来有些阴沉:“我为什么应该第一个知道?”
作为围观群众的方黎,实在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命运交集
方黎离开餐厅时还有些恍惚,大概是同时接收了过多的信息量,大脑一时转不过弯来。
黄观言导演要组建自己的电影工作室,配乐作为电影创作中很重要的部分要掌握在手中,所以需要一个专业又听话的乐团。
就像陈亭说的,与这种国际大导演合作,乐团的危机立马就能解除,可代价却是失去自由。
不过,既然认识这位华语文艺片大导,无论如何,方黎肯定要找机会接触看看。
只是这机会,让方黎百感交集。
只因他从谭诺和陈亭的对话里,得到了一个惊人消息——
著名旅美小提琴家叶君歌即将回国。
几年前她与纽约爱乐合作的一部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惊艳世人,从此名声大噪,被乐评界誉为华人之光。
方黎作为小提琴手,有机会参加这位音乐家的接风宴当然应该荣幸备至。
可是他却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心情有些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