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母家这一顿饭吃的气氛凝重,要不是有宴绯雪一家子在场,估计大伯父要打死这个不孝子了。
家里没钱帮不到忙,就别天天催婚——这无异于在指责父母无能嫌弃父母穷没资格管他们。
比大伯母家情况不好的比比皆是,村里哪户人家不是为了娶妻生子忙碌一生的。
村里汉子在家里干农活偶尔去采石场做工,虽然累了点但是日积月累省吃俭用,还能存几个碎钱。
刨出要完的粮税人头税,一年还能存个五六两银子,近年风调雨顺世间太平,最不济的也能存个一二两。
多存几年,总是能凑合出五两彩礼,再说办酒席精打细算的好,还能从中间赚个小几两。
村里和两兄弟差不多大的汉子孩子都能打酱油了,翻了新房修了新围墙,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只有大伯母家两个早早出门的儿子,仍旧是空着手去空着手来,白白蹉跎了年岁。
村里人议论的话也不假,两兄弟在酒楼干惯了端盘子伺候的活计,要再刨地,风吹雨晒的还真不习惯。
酒楼的活计也是脏累,但起码不用风吹雨淋。等年限熬出头,得老板器重,一月还能有三两银子。
紧吧紧吧,过不了几年就可以在城里落脚买房,然后再娶一个姑娘,把父母都接到城里住。
不过想的总是很美好激动人心,现实却饱含辛酸苦楚。
一家子初二晚上这么一闹,积年的矛盾全爆发出来了。借着酒意宣之于口的,全是一把把伤人刮骨刀。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宴绯雪一家还没出大伯母家,这事儿村子里都传遍了。
好些人为大伯母鸣不平,辛辛苦苦养孩子,到头来还被儿子嫌弃老子没用,还没资格管孩子了。
这要是等自己老了,那不是任由被儿子欺负拿捏啊。说什么养儿防老,这要是养到个白眼狼,气都要气死。
物伤其类的村民是一类,还有一类人嘴皮吐着瓜子皮,慢悠悠说三道四。
说,要是当时大伯母没同意两个儿子跟着燕哥儿父母出去闯荡就好了。
这归根到底还是大伯母愚笨老实,不会拿捏养儿子。
还说这两儿子以前也是和大伯母一样老实嘴笨的,出去学坏了。现在回家过年还懂得巴结村长,还嫌弃自己家里穷帮衬不上。
虽然在村里,老子出钱给子女准备婚嫁物资是一辈辈习俗。但是少有子女摆明面上,嫌弃父母穷不能帮自己成亲的。
这燕家两个儿子,顿时成了村里人人背地吐唾沫的白眼狼,都告诫自己儿子不要学。
不过这说到底,是无能的父母逼迫孩子,按部就班的走自己的老路可恶。还是站在父母肩膀上的儿子,责怪父母更加懦弱可恶?
可一旦细想到底是谁无能可恶的话,这日子陷于指责埋怨中就不好过了。
燕家兄弟在饭桌吵架,一旁孩子们都听的分明,就连小栗儿也开始懂事了,或多或少都能听的懂。
燕椿似把多年的不得志、愤懑、积郁全都撒大伯父身上。说的大伯父脸上沟壑沉沉,酒意烧的一脸通红,半晌没再说话了。
大伯母的神情也跟着大伯父的沉默陷入了楞怔麻木中。
他们脸上没有失望,昏暗的光晕下,脸颊透着沧桑无力,仿佛这大半生的父慈子孝是个虚幻的泡沫。
莫名的,这画面看着十分难受揪心。尤其在大年初三其乐融融,一旁还有外人在场的时候。
哥哥燕镇似忍无可忍,呵斥燕椿,说他怎么可以拿这种态度对待父母。
燕椿原本无力垂着脑袋,这一听怒的昂头。
或许是酒意烧光了脑子,对一向相依为命、对他照顾颇多的兄长指着鼻头愤怒反驳。
说他别想以老大的名头压他,以为处处都让着他,显得自己一点都不如他。雁珊厅
屋子在燕椿的怒吼声显得空荡荡的,回音不断绕梁,一桌子人脸色都难看到了极点。
白微澜好几次都忍不住想站起来扇燕椿两耳光,但是宴绯雪在桌下拉住了他。
白微澜气的不行,此时故意当着两兄弟的面教育孩子,“你们三个今后要是这样,趁早断绝关系。”
谷雨和小栗儿本来就吓住了,点头如捣蒜,左右依偎在宴绯雪身边乖巧极了。
唯独放鹤还是嬉皮笑脸的,但是细看他眼底也有些愠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