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昭四年深秋,大夏京都云都府东门,人声鼎沸。
今日,京都万人空巷,朝野轰动。
因为就在今日,就在此时,大夏天子将亲率皇后、公主,以及满朝文武百官,于东门之外迎接从益州凯旋而归的功臣:锦衣卫指挥使,益州平叛元帅陆云,与禁卫军统领穆青,并随其而来的五千益州军士。
这样的排场,整个京城百姓闻所未闻。
早在天未亮时,东门外便已聚满了人。
人山人海,望不到头。
街边茶楼早早爆满,巷口台阶全被占了个干净。有人搬着板凳,有人爬上屋顶,甚至连树枝上都坐着人。
谁都想亲眼看看这位传说中的人物——
那位出身内侍,却一跃名扬京城的陆云——
才华横溢,以诗词折服鞑靼使节团;
胆识过人,敢于对抗权贵,曾为营救穆青不惜抗命羁押皇亲;
更在朝局暗流中揪出鞑靼安插的内奸,震动朝野;
而如今,又远赴益州,平乱赈灾,安民立威,再建大功。
"听说他刚入皇宫不过是末尾小太监,专门端茶送水的,如今连陛下都要亲自迎接。”
“平定了益州,斩杀贪官,这份功劳,不封侯也得加官。”
……
百姓们你一言我一语,脸上全是抑制不住的兴奋与敬佩。
听着周围那汇聚如潮般的热论,坐在皇辇上的女帝神情不变,唇角却微微一勾。
相较于那些结党营私的大臣,这些百姓所言才让她感到心里安慰。
眼角余光瞥了一眼身后的百官,视线最后停在那神情肃沉的兵部尚书、萧武身上。
凤目微眯,她轻启朱唇:“百姓的眼睛,是最不糊涂的!”
这句话声不大好似是在自言自语,却清晰的落在后面的百官耳中,面色微变。
萧武一动不动,拱手垂眸,心中却已泛起波澜。
他自然听懂了这话背后的含义。
这是在敲打他们。
是在提醒他,也是在提醒满朝文武:
你们嘴上可以不服陆云,心里可以看不起他的出身,可百姓可不管这些,他们只知道他做过什么,是清官、好官!
一旁的户部尚书面色有些发僵,吏部尚书轻咳了一声,没人敢接话。
就在这时:
人群之中,不知是谁猛地高喊了一句:
“来了!来了!”
声音并不大,却如石入湖中,瞬间搅动了整片人潮。
“真的来了!”
“是陆元帅的旗!”
“陆元帅真的回来了!”
接连几声应和此起彼伏,下一刻,整个东门外像是被瞬间点燃了一样,数万百姓的情绪轰然爆发:
“陆元帅回来了!”
“陆元帅幸苦了!”
那呼声,从前排开始,一层接一层地往后传去,很快整个声音恍如惊雷,恍如浪潮。
皇辇之上,女帝心头猛地一紧,指尖轻握,藏在袖中的掌心甚至微微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