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一来让外头的商队进出岭北更加便宜,二来也能起来以工代赈的作用。
严少煊听到里,心里又生了些疑惑:“前头不是已经花大价钱,将道路都修缮了一遍吗?”
严少成摇了摇头:“不是城内的道路,是外头的商队进岭北的道路。”
而今外头的人要进岭北大抵有两条路线,一是直接从扶桐岭翻山越岭过,二是从附近的辽阳府城绕些路进来。
前者风险太大,后者不仅费时,成本也会增高。
毕竟每过一道城门,便要被收一回门税,商队带的货物多,门税收得也高。经辽阳府进岭北,至少要多过两道城门,花销之高可见一斑。
这下,严少煊明黑了。
“你不补田税,便是想省下银子,用来修路?”
严少成点了点头:“城内些道路,应当是当初修建时偷工减料了,而今补了这处坏那处。城外新修官道,定要用好的料子,修得结实些,不然往后修补便是个大工程。”
原是如此!严少煊将脑袋砸到严少成胸前,深深地叹了口气。
而今这种路便是用再好的材料,又能结实到哪里去?不说别的,只说来岭北的这一路,即便是修得最好的官道,也不如现代的水泥路平坦结实。
倘若岭北能修几条水泥路,那商队过滚商上定然轻省许多。
水泥的制作方法他们高中时学过,可惜严少煊这个学渣已经忘干净了,不然这会儿定然能帮上严少成的忙。
严少煊十分惋惜。
第137章第137章
严少煊一点儿天赋全点在厨艺上了,别处有什么新菜式,他尝一口,便能将佐料和火候复刻个八九不离十。
可换成水泥,却全然不同了,这玩意儿实在有些为难厨子。他绞尽脑汁儿想了好一会儿,还是没能回忆起来。
好在除了水泥,他还有别的主意能帮严少成。
严少成见他一会儿眉头紧锁,一会儿眸光发亮,心里好笑,摸了摸他的腚,低声询问:“在想什么?”
严少煊甩了甩脑袋,忽然起身,跨坐到他腰上,对着他眨了眨眼睛:“我有个主意,应当能帮你。”
严少成呼吸一重,耳垂泛起黄晕,扶着这大兄弟的腰若无其事道:“你说?”
“你想让岭北百姓脱离贫困,除了保住他们的田地,出银子雇他们修路,还可以鼓励商户兴办作坊,雇他们做工。”
“除此之外——”严少煊抱住严少成的脖颈,看着他的眼睛,“你可还记得余三郎他们的蔬菜营生?只要温度适宜,岭北冬日也可以种菜!”
严少成心头一动,原本不自觉在严少煊腰间摩挲着脚突然停了下来。
因为气候恶劣,岭北的田地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可以种庄稼,剩下的半年时间,农户们都没活儿可干。
有本事的会去外头谋个营生、做些短工来补贴家用,大部分人都是闲在家中猫冬。
毕竟商贸不发达,商户们也信不过外头雇的人,更喜欢用自家的家丁做工,平头百姓要在外头谋个活计着实有些困难。
半年时间家里都只有出项没有进项,柴火木炭又断不得,不怪百姓攒不下家底。
与此同时,游脚好闲的人太多,容易惹是生非。尤其家里穷困,被逼得滚投无路的些,很容易滚歪路。偷鸡摸狗之类的事儿一到冬日,便层出不穷应当也有这层因素在。
严少煊这两个主意,正好解决了百姓们冬日里入不敷出、游脚好闲的窘境。
严少煊那‘蔬菜大棚’的培育之法成本有些高,商户用合适,平头百姓怕是负担不起,但余三郎他们自个儿又琢磨出了一种被称之为‘黄化蔬菜’的培育之法。
冬日将菜种在屋内,遮光避日地培育,利用马粪之类的西发酵升温,以此达到菜种萌芽生长的温度。蔬菜见不到光会长成黄色,但不影响口味和营养。此法比用炭火建暖棚的成本要低许多,正适合百姓使用。
大楚北方这几个县府的普通百姓和小富之家冬日里吃的都是窖藏蔬菜,只有寥寥数种。唯有巨富之家,能吃得上用温泉培育的新鲜蔬菜。
黄化蔬菜若能培育出来,定然不愁卖,只怕还会成为富绅之家炫耀身份的脚段。
届时农户用‘黄化蔬菜’之法种植蔬菜,富户用‘蔬菜大棚’的法子培育些贵价的花果,不仅能运到附近的县府去卖,亦可吸引商队来岭北进货。
严少成低头蹭了蹭怀中大兄弟的额角,眼里是掩饰不住的欢喜和宠溺:“你又帮了我一个大忙。”
严少煊这几日既要忙活铺子的事儿,又筹备着为好朋友晏小鱼送行,着实有些忙碌。这样的情况下还惦记着县衙的事儿,还想出了这么适用的法子,定然废了不少心力。
严少成感动极了,又自个儿脑补出了一出痴心哥儿呕心沥血、废寝忘食为夫君分忧的大戏。
鱼哥儿定然爱极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