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杜家的光?孟母笑了,她看向杜黎,问:“女婿,望舟姓孟还是姓杜?”
“姓杜。”杜黎很配合。
孟母扭头看向杜父,她直呼其名:“杜老丁,望舟不是你孙子?还是杜黎不是你儿子?他沾你杜家什么光了?他是你杜家人,不是外人。”
“婶子,你说话客气点。”一直闷头扒饭的杜明抬起头。
孟母瞥他一眼,压根不搭理他,她盯着杜老丁问:“杜黎跟孟青的婚事是你们同意的,一百二十贯的嫁妆钱你们也收了,这是我们两家你情我愿的事,孟青没高攀吧?现在钱你们收了,又瞧不起人,连带还瞧不起她生的孩子?”
“没有没有,是我昏头说错话了。”杜父暗悔,他讪笑着认错。
孟母不接腔。
“老大媳妇,你去灶房看看,鸡汤还没炖好?”杜父为缓解尴尬,扭头说起其他。
李红果起身离开,片刻的功夫,她端来一盆黄澄澄的鸡汤,主动招呼说:“婶子,碗给我,我给你舀鸡肉。”
孟母没动。
杜黎俯身拿过她的碗递过去,孟母斜他一眼,看在他的面子上,她脸上的表情松了松。
李红果给孟母盛一碗好肉,杜父接过去,他倾身递碗,好声好气地说:“亲家母,你别气,我一个农家老汉,嘴拙不会说话,真没你说的那个意思,你别见怪。”
他做到这个份上,再计较倒显得她没理,孟母吁一口气,她接过碗。
“娘,春弟,你们先吃,我给青娘送一碗去。”杜黎起身打招呼。
孟母见他如此作态,心里的悔意去了些,杜家人不好,好歹杜黎是个好的,夫妻俩能相互体谅相互照顾,能抵消生活里的许多不痛快。
草草吃完一顿饭,孟母不想再待下去,她提出要离开。
杜父没留客,他跟杜黎说:“老二,你送你丈母娘去渡口等船。”
孟母跟孟青说一声就离开,杜黎和孟春跟在后面。走到没人的地方,杜黎跟孟母道歉:“娘,你今天在我家受不少气,真是对不住。”
“唉……”孟母长叹一声,“怪不了你,算了……我只盼着你对青娘好点。”
“娘,这点你不用担心。你是知道的,我爹娘偏心我大哥和我三弟,不怎么喜欢我,这种情况,我和青娘还有孩子才是一家的,我要是还亏待她,我就是瞎子傻子,这辈子活该没人心疼。”杜黎情绪有点激动。
孟母高看他一眼,她趁机拉拢道:“他们不心疼你,娘心疼你。我家就孟青和孟春两个孩子,孟青嫁给你,你是我女婿也是我儿子。等农闲了,你和青娘带着孩子回家,去城里住一段日子,我跟你爹都高兴。”
“对,姐夫,你们常回来,家里只有我跟爹娘,别提多冷清了。”孟春帮腔。
“行,我以后和青娘常带孩子回去看你们。”杜黎说。
靠近渡口,河边的石阶上有村里人在捶洗衣裳,三个人不约而同地转移话题。
一柱香后,一艘运菜运蛋的乌篷船路过,杜黎上前问话:“船家,你这船是进城还是去哪儿啊?”
“进城,要搭船?我船上菜多,只能再多坐一个人。”摇橹的船家说。
孟母快步走下石阶,说:“就我一个人搭船,我到吴门的鱼市下船。船资多少?”
“五文钱。”船家撑船靠近石阶,说:“快上来。”
“娘,我背你过去。”杜黎踢掉草鞋,他光脚踩上浸水的石阶,俯身背上孟母送她上船。待她站稳,他从袖子里掏出一把铜子。
“哎哎哎!我自己付钱。”孟母推他。
“我给,我给。”杜黎侧身挡住她,他数七个铜子递给船家,说:“给你七文钱,你把我岳母送到吴门里的嘉鱼坊。”
孟家住在鱼市附近的嘉鱼坊,孟母要是从鱼市下船,不另搭船的情况下,从岸上走要过一条河两个桥,至少要半柱香的功夫。
“行。”船家答应,他笑着跟孟母说:“大嫂子,你这个女婿孝顺啊。”
孟母面上无奈,心里满意,她指指杜黎,说:“你啊,我从鱼市下船就行。算了算了,我走了,你赶紧回去干活儿吧。”
杜黎帮忙推一把船尾,助船离开岸边,他踏水上岸,穿上草鞋带孟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