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下午顾淮瑾回来的时候问问他,有没有水泥什么的?最好给厕所装个门,不然厕所的味道通到院里面着实有些难闻。
这些等顾淮瑾回来再说吧,现在当务之急是要买个沙发罩子,最好有个软点的垫子。
天气越来越冷,屋里面的木头沙发,坐着不仅硬邦邦的,还有些冰屁股,看着也有些年头了,不过胜在质量好,够硬实,所以她也不打算换了。
一会她打算去问问赵婶子,附近有没有卖沙发巾的。
……
“沙发巾?是沙发上铺的吗?”
“对,天冷了,我打算买个坐着暖和。”宋知也不太清楚这种叫什么名字,只能按照自己在现代的叫法。
“咱们这边我倒没有见过,不过咱们部队后面有个村子我倒听说有做毛线的,你可以去问问。”赵云回想一下,建议道,心里有点感慨宋知的大手大脚,一个沙发还要弄个罩子,不过这是人家自己的事情,赵云没有多说什么。
“谢谢赵婶子,那你先忙,我过去看看。”说着就要往回走。
“哎,小宋,你等会。”接着匆忙回到屋里面,把自行车推了出来。
“骑着车去,也有五六里路呢,我没记错的话,那边今天还有个小集,能买些需要的东西,骑着自行车去,带着方便。”
她说着把自行车递给宋知。
这年头自行车也是个宝贵的东西,宋知本不打算骑的,可是赵婶子已经推了出来,骑着自行车确实也会方便许多,她连忙道谢接了过去。
去的路上在想回去给赵婶子他们带些吃的,这些天帮了她不少忙,她也看出赵婶子是真心对她好的。
今天太阳很厉害,照的人一整个暖洋洋的,宋知穿的是一件白色的高领毛衣和粉色的针织开衫不算太厚,在家时还不感觉冷,甚至还有点暖和,但骑着自行车走在路上,阵阵冷风吹到身上,却感觉到了刺骨的寒意。
她想以后出门还是要穿厚点的,怎么说也到冬天了,还是要尊重一下冬天。
好不容易看到了村庄,这里应该就是赵婶子说的地方,路的两边都是村庄,中间是一条很宽的土路,路上现在摆了不少的摊位,有卖吃的的用的的穿的的,虽然是不多,但是种类还是很全的。
“婶子,这毛线怎么卖?”宋知扫了一眼周围的摊子,没有看到卖布的,倒是一眼就看到了卖毛线的摊位,走了过去,拿起一团灰色的粗毛线轻声询问。
第16章
没有办法,这位婶子的摊位上只有黑白灰蓝和大红几种颜色,还都是粗毛线,她只能选择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容易接受的颜色。
“八毛钱一卷,不要票。”大婶看了她一眼,笑眯眯的说,她看人向来准,这个女娃子一看就是前面部队上的军属,还是个有钱的。
原主以前也偶尔买会毛线找师傅做衣服,宋知对毛线的价格还是有些印象的,一团羊毛线应该是一块多那样,不过要票,这毛线质量肉眼可见的一般,和羊毛毛线更是没有办法比,她的价格开的有点高。
宋知表情不变,接着问“织个沙发垫,靠椅那里也做个,大概需要多少团毛线?”
婶子心里咋咋舌,没想到还是个大客户哟,心里算了算道“十团最多。”
“七块钱,可以的话我要了。”说实话这毛线舒适度不咋地,不过织出来指定是蛮厚实的。
大婶只听到了她要了,高兴的咧开嘴笑,等到反应过来七块钱的时候,正在笑着的脸突然僵住“同志,价格可不是这样砍的,这一下子就少了一块钱呀。”
“婶子,你也清楚这毛线到底值多少钱,咱们明人不说暗话,可以的话我就付钱,不行话我再去别地看看?”
大婶本来想再和她还一下价,看着她要走的动作,连忙拦住她说“行行,同志,七块钱就七块钱吧,我可怕了你了,这价格我可就卖给你一个人,你可不能给别人说,不然我这生意就没法做了。”
宋知感觉这话似曾相识,在现代的时候,那些小贩不就经常说这种话,话术还有历史的遗留性?
大婶数好把毛线团递了过来,宋知把早已经准备好的钱也递过去,等大婶数清楚,开口问道“嫂子,咱这村里面有编织毛线的吗?”
大婶装钱的手一顿,笑着道“这你可就问对人,我家大伯就是个裁缝,我这做毛线的手艺就是他教的,不过他现在年龄大了,脾气有些古怪。也是前几年的事闹的,现在除了熟人的活都不接。”
宋知听懂了她的未说之言,态度立马大转弯,脸上带笑“那麻烦婶子帮我引荐引荐,怎么说我也算是你这里的老顾客了,是吧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