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个年轻人郑志宏也见过,确实是很不错的苗子,真要在池影和陆伟手底下干个几年,发掘一下这方面的才能,后面就可以自己开片。
反正一开始都是从小成本电影开始,看看他们讲故事的能力,掌控镜头的能力,都是可以慢慢发展的。
“这个好!师妹咱以后就往这方面发展。”
“其实师兄你看,你现在也算是挣了钱,咱也要回馈母校,反哺社会,是吧?”
“你是说让我去回学校搞个奖学金什么的……”郑志宏觉得还真可以,就叫“宏图电影奖学金”,听着可提气了。
“也不全是。我今天在雷大佬办公室也听他们说了,华影集团这两年也在培养新人,但是成功率不高。咱可以这样干,比如说由你们宏图影业作为主办单位,加我们中心什么的系统内单位,回我们学校搞一个什么‘宏图影展’之类的活动。
其实以前官方也有这种活动,但是多数都是拍一些短片,像我自己也参加过这种评比。但是这种活动基本上评完了就完了,顶多毕业生找工作的时候,履历上多写几笔,得过什么什么影展几等奖……只能起到吹嘘,给自己脸上贴金的作用。
但是咱们可以再往后走几步。比如说,咱在咱们学校张贴海报,让在校学生和已经毕业的学生都来参加一下,咱不限身份,只要有本事都能参加。先是拍一些小短片讲个小故事,参加展览评比。主要就是通过这些短片,看看这些参赛人员讲故事的能力和掌控镜头的能力。
我们再挑出前三名,然后就真金白银的给钱,反正也不多,一人给个50万,看看后期能不能再把集团也拉过来,他们不也要培养新人吗?
就这样拍部小成本片子试试看,我们一次只选最优秀的三组,你一年顶多也就出个150万。我觉得师兄你现在应该也是出得起这个钱,这样不仅能筛选出好的专业人员,还可以扩大宏图影业的影响力,这些人都是靠你起家的,以后宏图影业在行业内也算是‘及时雨’了,你说是不是?”
“师妹,听你这么说,还真是有搞头!”郑志宏连连点头。
其实这个想法在池影心中已经盘根许久了。
当下的状况就是,一方面好多年轻的电影人没有办法找到机会拍电影,另一方面又是各大电影制作公司希望能涌现出一批能挣钱的青年导演……
所以这其中就是很矛盾,怎么样能架构桥梁,将两者很好地交流融通起来。
像前世后来就有各种各样的培养计划,很有一批青年导演就是这样出来的。
池影觉得,只要商业片导演越来越多,她也不会孤立无援。目前内地就她跟马援朝两个人算是拍商业片的先锋了。所以即使两人口味爱好不一样,也必须时不时相互声援一下。
现在《白蛇传》到达这个高度了,她算是被杵到马援朝前面了。现在是顺风还好点,后面要是遇到逆风了,她要去直面什么评论界的冲击,当缩头乌龟肯定不行。只能说,要是像她这样的人越多,话语权就越大,帮扶一下年轻同行们,早点做准备也是好事儿,所以她积极向郑志宏提议干这事。
郑志红觉得完全可以,这钱花的倒不多,只要有那么一两个青年导演跟池影一样能拍出挣钱电影,他就是算捡到宝了。
目前宏图影业的资金非常充裕,钱只有流动起来,才能挣到更多的钱,资本流动率才是企业发展壮大最重要的基础。
几个人这么商量着,越谈越热乎,倒把这次的聚餐的主要目的忘脑后了,其实郑志宏本来就是想确定明年拍什么片子。
在他看来,目前自己公司的体量同时拍一部大片,再加两、三部小成本制作的片子都是可以支撑的。但是未来宏图影业要做大做强,确实要有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加入,才可以转得开。
池影因为是在体制内,所以还是要受一些限制的,是合作方,不是自己下属,使唤起来还隔了一手。如果他自己麾下也有一些导演的话,那直接就是宏图的员工,有些想法就能立即实现了。
这是一项长期投资,但是郑志宏觉得自己能够承担,既能扬名,提升行业内话语权,又能为自己培养专业人士,开片挣钱,可以干!应该干!
第57章波折折腾
纵观池影整个漫长的导演生涯,《大江东去》这部片子绝对算得上是最为波折的一部片子,每次到了关键时刻,总能冒出点新情况。
前面韩主任带着池影和雷东明这边商量了以后,觉得这部片子不急着拍,可以再等等。于是中心这边也没急着往下走了,反正还有两个多月才到年底,看看再说吧。池影也没着急,悠悠闲闲地晃荡着过日子,挺开心的。
十月底的时候,韩主任又重新和雷大佬那边接洽了一次,按照大佬还有华影集团这边的想法,池影这部片子虽然挺好的,但是暂时先不开拍了,也不放在明年的拍摄计划里,预算也不用做进去了。
初步设想是,等到明年这个时候,再根据具体情况看看要不要筹拍。主要是今年的这类片子太多了,集团内和集团外,哪怕是最密集的档期排法,也都排到明年下半年了,需要去去库存。
而且又逢明年两年一次的国内各大电影奖项评比,这边就不凑这个热闹了,也可以让别人有施展的空间。
就算池影的这部片子明年确实能开拍,最起码到后年才能上映,应该算是给别人让道了,再往后的档期都能接的上。
对此池影表示理解,毕竟她是拍商业片的,不能什么好处都占了,奖项这块儿她肯定是没啥想法了,没必要招人恨,非往里挤。
唯一觉得有点不好意思的就是,之前也跟家乡的人说了,人家还想着能不能尽早上个鸣谢字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