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影又进一步解释道:“何老师,像您以前唱的是越剧,讲究的是典雅柔美,更抒情一些;但是黄梅戏来自于乡间地头,它讲究的是质朴活泼,就像民歌一样。
您刚才唱的这一段《小辞店》,它讲的是卖饭女“柳凤英”的故事。她一个是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的女性,不像梁山伯和祝英台这样的大户人家出身的千金公子。所以她整体的语调,更硬朗更明快,或者说是更生活化一些,俗一点。
这个唱段更贴近于自然,生活化表情和肢体语言。像您这边平常讲究的是身段柔美,动作优雅,就像小敏讲的一样,你这段表演不够乡气。”
何艳玲一下子就明白了,其实就是说她穿着这身戏服,演绎的是一个社会底层的村姑,而不是千金大小姐,有点过于“雅”了。
“还有就是,您要注意这里的主要氛围。”池影接着解释道,“之所以周老爷会选独自欣赏《小辞店》,是因为这个剧目其实讲的是一个有夫之妇和一个有妇之夫的爱情故事,到故事最后,又涉及到的也是恶性的案件。
这部戏在清代出现的时候,很受社会批判的。因为那时候社会还比较封建,对这种背德之恋是非常排斥的,违反了礼教精神,所以公开场合不能演,包括建国以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国内才解禁了这部戏。
所以,周老爷请了戏班来唱堂会,平常唱的都是《女驸马》、《天仙配》这种传统剧目,而《小辞店》是唱给他一个人看的,满足他的某种癖好,你懂吗?这种场景的氛围是一种暧昧的、禁忌的。”
何艳玲又低头思索了一会儿:“行,池导,我明白了,麻烦您给我20分钟,我再组织一下,行吗?”
“可以,我们大家都歇一会儿。”
于是稍事休息后,剧组继续开拍。
何艳玲是一个一点就通的狠角色,这次开拍的时候,她的动作走步就很硬朗、明快……而且在台上表演的时候,还有点向台下的周老爷频送秋波的感觉,类似于那两人在隔空调情。
池
影原打算,身段外形表演由何艳玲来,后面的话再找一个专业的黄梅戏演员来配唱段。
但是通过今天的这些现场表演,她突然发现,单纯的后台唱腔配音是不够的,有的时候还要配合具体的拍摄场景进行唱腔演绎。
比如“白凤英”边唱戏边和“周老爷”调情,那这一段的唱腔音调就会和普通场景有的细微不同,她是个精益求精的人,希望细节也能完美。
于是中午吃饭的时候,池影就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是池爸爸接的电话:“小影,怎么打电话回来了?有什么事儿吗?”
“爸,我这边剧组可能需要一个黄梅戏演员,你能不能去市剧团里帮忙找一下?大约30岁左右,外形扮相没什么关系,但是就要那种戏特别好,尤其是唱腔优美的,因为后面还要做配音。
本来我是想等全部拍完了以后,再来做这个事儿。但是目前中间有些唱段和剧情还是有联系的,所以我想让这个演员尽早进组。您看能不能帮我找一下。”
“行行行,我来给你想想办法。”
池爸爸挂上了电话,坐在那块儿想了一下。
他们戏校每次毕业出去不少学生,但是按照池影这样的要求的话,就是要找个唱的特别好的。
想来想去,他想到了有一个学生,今年刚刚30岁,叫王琼,毕业也不少年头了,嗓子是真好,业务能力也突出,据学校里的专业老师说,是近二十年唱腔最出众的一位学生。
她当时是去了市里剧团那边,但是除了早几年还有点风声以外,这几年好像没什么动静了。
他后来还打听了一下,好像是因为扮相不出众,所以前几年还能演演主角,后来一茬接一茬的小姑娘们进剧团以后,她的位置渐渐就没有了,更多的是做一些指导性的幕后工作了。
于是池爸爸辗转找到了王琼的联系方式,下午就在家里联系她。
当时王琼正在剧团这边排戏,因为明年也是献礼年,市剧团这边也拿了专项拨款准备大干一场,所以就排了一个现代戏,讲的是革命故事。
王琼这几年年纪大了,这部戏的主角都由更年轻更漂亮的女演员去担纲演绎了,她在这里的只演了一个旧社会的被迫害妇女,唱词没几段,此时正无所事事地坐在角落里,看着前台那些人满腔热情在那排戏。
王琼不禁感慨,早几年她也有过好时光的,如今岁数也上来了,估计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可是心里也隐隐有点难过,她除了扮相差以外,别的真的一点都不比台上这些人差。
接到了池校长的呼机以后,王琼左右瞅瞅,没人注意她,于是找了个空子钻出去,用固话回过去了。
“池校长,您找我?”
“王琼,好多年没联系了,你最近忙吗?”
“校长,咱们市就这么大,你也不是不知道,我如今在团里也演不上主角,更多的是在给年轻人搭戏了。”
池爸爸也觉得挺遗憾的:“其实咱们学校都知道,你的嗓子真是好多年都难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