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熟悉的个人空间,你立刻坐到了电脑前。
屏幕上,是雪原鸣子发来的、关于下周练习赛对手“长虫中学”的比赛视频集锦。
你戴上耳机,神情专注,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下巴,反复观看着关键片段。
“果然……防守是他们的强项。”
你喃喃自语,暂停画面,指着屏幕上对方看似并不高大却异常灵活的拦网队员。
“整体身高没有绝对优势,但预判精准,移动速度快得像泥鳅,起跳时机卡得极好,手臂封锁的角度也很刁钻……这网前防御,简直像织了一张无形的粘网。”
你不得不承认,对方在防守端确实有一套成熟的体系和默契。
反观己方……
雪之丘女子排球部。
三位经验丰富的三年级正选(没错你也在其中!),三位技术扎实但略显紧张的二年级,剩下的……全是刚入部不久、眼神里还带着懵懂与兴奋的一年级小学妹们。
队伍正处于新老交替的阵痛期,板凳深度严重不足。
现在彻底空闲下来,冷静地审视敌我实力……
“嘶。。。。。”
你忍不住抬手揉了揉自己的脑壳,发出一声小小的哀鸣。
“完蛋……好像……海口夸得有点太早了?”
之前对着鸣子拍胸脯保证“我们不会输”、在影山一与面前的“绝对能力”的豪言壮语。。。。。
“啧……”
“人类的生活。。。。真是充满了艰巨的挑战啊。”
你向后瘫倒在椅背上,对着天花板发出感慨,语气里半是吐槽半是认命。
脑海中,ai助手发出一声极其轻微的、带着点“看吧我就知道”意味的电子杂音。
抱怨归抱怨,下一秒,你就重新坐直了身体,眼神锐利起来。
练习赛的意义不就在于发现问题、锤炼队伍吗?越是强大的对手,越能激发出潜力。
你开始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战术思考中:如何扬长避短?如何利用己方灵活多变的进攻撕开对方的防线?如何调动一年级学妹们的积极性,让她们在实战中快速成长?如何在有限的轮换里,最大化地保存核心队员的体力,应对可能出现的“焦灼”局面?
你时而快进,时而慢放,时而在笔记本上飞快地画着简易的跑位图和进攻路线,口中念念有词。
时间在专注的思考中悄然流逝,窗外的夜色已浓如泼墨。
ai本来想惯例性地吐槽两句“过于自信”或者“队伍磨合不足”的。
但感受到你此刻投入的专注力和那份不服输的、跃跃欲试的斗志,它默默将数据流里准备好的“冷水”咽了回去。
算了,这种时候,还是……别扫兴了。
直到深夜的凉意透过窗户缝隙渗入,脖颈传来明显的僵硬感,你才猛地从“头脑风暴”和视频分析中回过神来。
长长地、满足地伸了个懒腰,全身的骨头都发出轻微的“咔哒”声。
拿起手机,屏幕上有好几条未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