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春闱是在开年二月,有些家底的考生都会在年前出发,在京中住上一段时日,免得冬日赶路风雪伤身。
从前曾有甄家的媳妇婆子来贾家拜访,见了宝玉都称奇。
宝玉本不信这世上有全然一个模样的两个人,但见甄府的人都这么说,自己心中也忍不住想见,只是没个机会。
贾家和甄家是多年的旧交,又是老亲,如今他娘俩上京来了,老太太也高兴,直说等安顿下来一定到家里吃个便饭。
贾环与甄宝玉一直有书信来往,若不是天已经寒了,他的身子不好出门,合该去码头接一接的。
这一日,他正在荣庆堂陪贾母用早饭,就听外头有前院的婆子进来传话道,“甄家太太来了。”
正巧邢夫人、王夫人、凤姐等都在此处,闻言便忙去接,请甄夫人进了正堂。
“多年不见老太太,愈发康健了。”
贾母忙让上座,又问,“你家老太太好?”
众人殷殷切切叙过寒温,既已早知甄宝玉与家中宝玉一般无二,都想请来一见。
贾母也让传话到园子里去,“让宝玉来见他甄哥哥。”
原来因内里都是女眷,恐有姑娘小姐在此冲撞了,甄宝玉便在荣禧堂贾赦那里。
贾环因是小辈,也跟在凤姐后头见客请安,“太太。”
甄夫人在家中便常听宝玉夸他,今日一见才知所言不虚,便亲热地挽着他到身边来,“好孩子,哎呦……天下竟真有这样的人儿,叫我怎么欢喜好呢。”
“你可将他夸到天上去了。”贾母深以宝玉贾环为傲,自然爱听这样的话,“这孩子一向体弱,难免养得娇惯些,但也是极懂事的。”
甄夫人越看他越觉得喜欢,若说宝玉的相貌也是世间少有,自小无人不羡的,但是跟贾环一比,也算不得什么了。
正说着话,贾赦那里便派了人来,“老爷请宝二爷、环三爷、兰哥儿到外头见了甄家少爷再进来。”@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王夫人道,“兰儿这两日着了风寒,便叫他兄弟两个去罢。”
宝玉正好来了,甄夫人一见便道,“若不是两样的衣裳,竟就是一个人了。”
“快去罢,将你甄哥哥也带回来,我们都瞧瞧。”
宝玉本在潇湘馆,薛姨妈前两日带着宝钗家去了,因怕黛玉独住寂寞,所以常去陪她解闷。
玻璃找过来时他二人正在看书,“还不到前头见你好兄弟,甄家那个宝玉来了。”
“当真?”他立即起了身,“我倒要看看,是不是真的这么像。”
黛玉提醒他别忘了先回怡红院换身衣裳,免得要去前院见老爷时失礼。
宝玉急忙忙地回去换了衣衫就出了园子,一路跑着过来的。
贾环拿了帕子给他,“这天儿还跑出一头汗来,仔细着凉了。”
“不妨事不妨事,咱们快去。”二人一路往荣禧堂去,甄宝玉正与贾赦贾政说话。
“宝二爷、环三爷来了。”
门口的小厮掀开毡帘,贾环一进门便见到他正坐在圈椅上。
宝玉见到甄宝玉,登时心中一动,两人躬身行礼时竟如同照镜子似的,容貌身姿全然一样。
贾政方才已试探过他文采,果然甚好。
因是同科举人,便在心中将他与贾环的才学作比较,可以说是不相上下。@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想着宝玉顽劣,家中人常相劝告却无甚作用。如今甄家这个来了,却是个文章经济通读熟练的,便有心令其警励,若能让宝玉开窍是最好。
“环儿,今日的药可吃了?早间看了什么书?”
贾环一一应了,“回老爷的话,已吃过药了,早起温习了《大学》与《孟子》”
见两个宝玉在说话,贾政便与贾环到内书房去了,“老太太让送安神汤去你喝,如今夜里可还醒?”
“这几日睡得甚好,太医说这原没有大的妨碍,不叫太依赖安神汤,新拟了些药膳来让吃。”
贾政闻言道,“冬日里了,你自己需得好生保养,要听太医的话,莫要让老太太和你母亲操心了。”
“是,孩儿省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