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文学

三五文学>从心不从玉笔趣阁 > 第34章(第1页)

第34章(第1页)

她回身捡起手机,望着窗外,说,“你不是去你爷爷奶奶家了么?”

“下午回来的。”耳机里传来了答案,同时传来了诱惑,“李豫,下楼吧。明天会把你送回来的。”

她站在光影中,对着楼下摇摇头,没说话。唐宋一定看得到。

不过,手机里的诱惑声并没有断,“下来吧…下来吧…”

她觉得自己心里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在说,“去吧,去吧。他是你男朋友,好好享受有道德的爱情。”

另一个则在说,“夜深啦,你该回房间睡觉。”她转过身,把后背留给楼下,最终第一个小人还是赢了。

她并未回房间换衣服,而是穿着家居服和拖鞋跑下楼。期间电话一直未挂断,她在走出单元门的一刹那说,“唐宋,你现在转身出小区。我去车里找你。”

唐宋在车上问她,“晚上发生什么事情?”

她摇摇头,说,只是想到一些生活可能性,想找人讨论讨论。

唐宋见她不愿意说,并未追问,而是发动车子离开。

李豫在舒缓的音乐声和汽车行驶声中睡着了。他抱她下车时,她半睁开过眼睛,看到是唐宋后又安心地合上眼皮。

入梦的前一秒钟,她心想,好累的一天。

33|

唐宋把她放到床上后自己则进书房,苦逼的他还要加班审稿。今年四月他导师建议他兼职担任学术期刊的责编和审稿人。当然,几乎所有杂志的审稿人都是免费劳动,在科研圈把这样的科学服务当作是一种责任和一份荣光。

他也是义不容辞的加入同行评审的行列,成为一名光荣的审稿人。今晚送达他手上的稿件有四份,这些是经过杂志社《美国科学院院报》责编和nas院士先行审阅后,交由审稿人评审的。

次日早上李豫醒来时,他正在审阅最后一篇文稿。李豫站在书房门口,问,“又一夜没睡?”

他抬头看到人,说,“夜里帮pnas审稿,还有最后一篇,我可能还需要半个小时。冰箱里有从奶奶家带回来的食材,都是半成品,简单煮一下就能吃。你先吃,不用等我哈。”

她先拿出手机给老李的微信留言,自己今儿在外面,晚些时候回。

李豫看到冰箱里有年糕和螃蟹后,决定做份蟹炒年糕。她边整理螃蟹,边想起以前看过的关于同行评审的趣事。

那是个在学术圈流传很广的故事,是关于爱因斯坦发表的引力波是否存在的文章。上世纪三十年代,爱因斯坦和同行共同署名的一篇认为引力波并不存在的文章,投递到《物理评论》。编辑部按照审稿规则,送达审稿人审议。那位审稿人认为稿件有严重错误,给出近十页的评审意见。爱因斯坦勃然大怒,觉得杂志社未经授权将他的文章给同行传阅是侵犯他的权益,并且认为那位评审同行的评论意见是荒谬的。《物理评论》按照审稿规则,不得不退回爱因斯坦的文章。半年后,爱因斯坦在另一份学术研究杂志上重新发表该文章,不过文章的结论已经从引力波不存在,修改为引力波存在。这篇文章从错误到正确,那位坚持评审规则的审稿人做出巨大贡献。

“想什么,这么入神?”耳边传来唐宋的声音。

“稿件审完啦?”她先问道,然后才是回答,“想起爱因斯坦、引力波、《物理评论》以及那位厉害的审稿人。”

唐宋哈哈大笑,脸上疲惫的神色依旧无法掩盖,“那位可是我的学习榜样。正是因为他,才成就科学界一段佳话。我现在是争取每篇文章都向他看齐。

物理届还有一个关于稿件审议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就悲伤许多。一位物理学博士生在收到接二连三的拒稿后,心灰意冷。他开车外出散心时出了交通意外,他的父亲带着手枪找杂志的责编要求决斗。一封拒信造成三个人的悲剧。

我每次写拒绝意见时都会犹豫再三,惟恐在大佬面前露怯,又惟恐打击了刚入行科研新人们的积极性。遣词造句,一一斟酌,有时候比我自己的文章都要费心。”

“物理真是学术届的顶流,我听到的许多关于研究的故事都是物理学家。你稿件审完啦?”她又问一遍。

他靠着门框,捧着水杯,看她做饭,“没有。那篇文章的数据和结论过于完美,我要再斟酌一番。所以决定先放放,晚些时候再看。”

“我做炒年糕,先一起吃吧。”然后,她开始夸奖门口这位敬业的学者,“不错,唐宋也是敬业又负责的审稿人。”

唐宋微微扬起下巴,得意地说,“那是。我希望我以后遇到的都是像我一样的同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