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文学

三五文学>李二凤 > 为父分忧的女诸葛(第1页)

为父分忧的女诸葛(第1页)

连续两日,李妙真都没有见到李建成——此时已经是九月,秋收陆陆续续进行,虽然长安的粮税还没有完全登记入库,但今年关中依旧存在饥荒,却是板上钉钉的了。

作为被李渊“自非军国大事,悉委决之”的太子,李建成的忙碌可想而知。

李妙真也不忍心这个时候给李建成放大雷,便想用系统帮李建成问问缓解饥荒的办法。

正好今天刷到的问题是:你见过最悲惨的事是什么。

〔谢邀,人在中古大唐,古代贫民一枚,春种万粒粟,秋收犹饿死。今年关中大饥,家里已经没米下锅了,而二叔仍在虎视眈眈,觉得祖父分家时多分了我家一袋糟糠,准备打死我爹、将剩下的粮食抢过来。

孩子已经三天没吃饭了,也不知道还能活几天。所以,各位网友,对于唐初的饥荒问题,你有什么解决办法吗?请尽情施展键上论政的才华吧!〕

李妙真把问题投放给未来网友,很快就收到一些回复——不得不说,网友们可能对陌生人的悲惨经历兴趣缺缺,但对李妙真图穷匕现的白嫖救灾方案的行为,却很感兴趣。

在讨论重点走偏无数次后,李妙真终于总结出一些可用的办法。

长期如改进农具、选育品种、兴修水利、变革田策等暂且不提,一些短期应急手段倒很值得尝试。

比如,将粗粮磨成细粉,提高吸收率,更抗饿;比如推广一些如今还没有被挖掘食用的野生植物及昆虫;一些水产品、野生动物,平民由于技术和工具的不足,往往也难以获得,完全可以官府组织打猎、捕捞。

简而言之,就是搞个唐朝版本的全谷物行动和养殖业节粮行动。

看到最后一条,李妙真不由想到李世民,若说打猎、捕捞这种需要体力和武力的活谁能干,那当然是李世民手下的那些兵卒了。

尤其是,士兵日常需要训练,本身也颇耗费粮食,完全可以和打猎、捕捞结合起来,说不定能训练出一些特殊兵种,比如更擅长山林作战、水上作战。

而原本属于李建成管辖的事务,拉上李世民,兄弟俩多多合作,说不定李世民还能看出李建成身上一些杀了可惜、不如玩命使唤的才华。

或是让李世民借此事接触不熟悉的政务、收拢一些民心,能更顺利反逼李渊换太子——亲爹动手,总会给亲亲好大儿安排好退路吧,到时候李世民顺利继位,也不会太忌惮李建成。

李妙真奋笔疾书,准备去建言献策。希望便宜爹不要不识好歹,乖乖用了自己提供的方法。

奈何,李妙真等了两天,李建成都住在公署不回来,她倒是可以派人去送,但是不当面盯着对方看完,她总怕李建成把这当作小孩子的玩闹,不重视——毕竟,和历史记载的善于纳谏的弟弟比起来,李妙真印象里的李建成,多少有点封建大爹,自己认准了的事,就不太听别人劝。

此时的李妙真还不知道,历史上的李建成也是如此,“魏征亦劝建成早为之谋”,李建成华丽丽地忽视了,玄武门事变后魏征还感慨“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

当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是对的,李建成和李渊身边都被李世民蛀成筛子了,真动手可能死的更惨。

而且,若李世民真被杀了,李世民的死忠必然会被清理,等外敌南下的时候,唐朝可真就坐蜡了。

而也正是考虑到这些,李妙真才选择对李渊、李建成搞“和平演变”,不做历史的罪人。

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李妙真打听到李建成住在司农寺,便打着为耶耶送饭的幌子要出门。

郑观音实在不理解,近几日女儿怎么那么喜欢往外跑,是,这孩子之前也活泼,但一般来说,太极宫已经够她玩的了,没长辈带着,她并不会想着要出宫。

不过,李妙真找的借口都不错,郑观音想着做女儿的,日后生活好坏多仰仗父亲,尤其是婚事,那多表明一下对父亲的亲近总没什么坏处,还是答应了。

不过,她给李妙真安排了个同行者——李承宗。

李承宗今年15岁,以唐初的早婚习俗,婚事已经定下了,但他自幼体弱,长辈怕过早知晓人事有损身体,所以近期还没有安排他成婚的意思。

不得不说,古人在优生优育方面并不是完全不懂,最起码上层是懂一些的。

那为什么还要要求民间尽早成婚?

当然是为了人口了。在人口面前,个人的健康和幸福与否,是会被忽视的。

不过,即使还未成婚,在长辈们眼中,李承宗已经被当作大人看待了,陪伴妹妹出宫一趟没什么问题。

兄妹二人都身着低调的圆领男袍配小皮靴去了司农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