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雨眼前一亮:“是父亲来信了吧,我这就过去”。
“是不是父亲来信了”?时雨高兴地说,待走到屋子时,看到祖父手里捏着一封信,紧闭双眼,面容痛苦。
“祖父,你怎么了,可是身体不舒服”,时雨快步走到张柬之身边。
张柬之缓缓地摇了摇头,颤抖的将手里的信纸递给时雨。
时雨拿过信纸快速看,是万佛寺的方丈寄来的。
信上说十月初一,万佛寺后院禅房走水,因火势太大一时无法扑灭,他父亲丧身火海。他父亲生前还留有一封信,说是待他身故后再寄给家人,就随这封信一起寄来了,后面就是望节哀,故人已登极乐云云。
时雨眼睛已被泪水模糊,大颗大颗的眼泪打湿了信纸。她用袖子狠狠擦了一下眼睛,继续看另一张信纸。
“父亲大人膝下:
不孝子若水叩首百拜
今日见鱼儿离去背影,频频回首,另知鱼儿已至花嫁之龄,感慨良多。夜半推枕而起,静待天明。
儿自阿音逝后,难抑哀思,窖窖他乡已一十三载。今日见吾儿亭亭玉立,眉目如画,肖似阿音,往昔长亭短巷,炊烟人家,尽现眼前,恍若隔世。
初到寺中,儿心中泣血,恨岁月急行难驻,恨死生离合无常。然至今日,早已释然,唯有感恩。感恩于不孝子未常侍奉于父亲榻前,吾父延年康健,心有壮志。感恩于不慈父未常伴于女儿身侧,吾女聪颖惠质,秀雅卓然。感恩于人生渺渺,觅得心心相印之人,结为夫妻,共度此生。
儿自知已病入膏肓,时日无多,今日与鱼儿一别,恐难再见。夫死生昼夜常理,自古圣贤亦难违顾。然离去此间,亦有挚爱相伴,儿终得所愿,兀自欣喜。
唯愿吾父吾儿不悲不念,余生平,往事尽,福暖四季,风禾尽起。遥祈吾父吾儿顺遂无虞,皆得所愿。
不孝子若水再拜
长安三年五月初六寅时于万佛寺书”
时雨看完信,将信按在胸口,呜呜地抽泣起来,都是她太粗心大意,对父亲缺乏关心,上次见面明明已经发现父亲面有病容,气色很差,竟也没有多问。她回想起寺门分别时的情形,父亲就那样的一直望着她,其实是在和她道别吧,那日分别竟成了永别!
时雨再也站立不住,蹲到地上哭了起来。过了一会,张柬之走过来摸着时雨的头,把她搂在了怀里,“鱼儿别伤心,你父亲自苦了这么多年,终得解脱,应该替他高兴”。
时雨泣不成声:“我给父亲的棉衣还没做好……怎么会起火呢,那么大的火,烧在身上得多疼……”
她抬起哭的发红的脸:“祖父,我要去益州……”
张柬之摇了摇头:“你别去,你父亲已了无遗憾,他也不在意身后之事,我让张同过去把你父亲接回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