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文学

三五文学>囚唐 > 各方心思(第2页)

各方心思(第2页)

恢复所有李氏宗亲的爵位,一来可以彰显新皇仁慈,赚足天下人好感。二来这些人一旦恢复爵位,还能形成独立于他李旦的另一支李唐力量,李旦就不再是除了皇帝之外唯一的李唐代言人。

假以时日,必成李显分化他手中权力的利器。更为诛心的一点,李显善待李唐皇族,是防着他万一趁着现在大权在握弑兄夺位,两相比较,他他一旦有不臣之举,将永远地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简直一石三鸟。

关于将军国政化由刚登基时宣布的贞观故事改为永淳故事,目的就是要让韦氏干预朝政。

贞观时期,长孙皇后从不涉朝堂,而永淳元年开始,他母后武则天开始陪同父皇李治垂帘听政。李显这么做,是想用后权去遏制相权。

三个诏书看似无甚关联,但实际上各个都是针对李旦和张柬之等宰相而来的。他这个三皇兄,流放房州十几年,又在东宫战战兢兢关了几年,虽是性情大变,但要论起帝王之术,这二十多年的锉磨显然让他大有长进。

李隆基略一思索,也明白了其中关窍。“既然陛下现在要掌权,那就顺势而为,让陛下和那一群宰相斗去,刚好我们也可以坐山观虎斗”。

李旦摇了摇头。“想要坐壁上观谈何容易,韦氏一个远离朝堂的后宫女子,如何斗?自然是要借力,你别忘了,她与武三思可是姻亲,这段时间走的颇近”。

李守礼道:“不错,皇祖母虽已退位,但武氏一族势力毫发未伤,如果现在武氏转投了陛下,假以时日,必成后患”。

李隆基道:“父王现在已位极人臣,如父王不能置身事外,还要与武氏一族相斗,岂不是更遭陛下忌惮”?

“要么主动示弱,保存实力,要么……”李守礼看着李旦,眼中亮出锋芒:“现在是最佳时机”。

李隆基和李成器俱是震惊地看着李守礼,虽然他们从小一起在东宫长大,但讨论政事还是第一次。李隆基一向以为他这个二哥循规蹈矩,老成持重,今日才看出来原来是一身反骨,胆大包天。仿佛杀个皇帝犹如宰个牛羊一般,关键那人还是刚给他封了亲王爵的叔父。

李旦站起来,在殿中走了几步,面有犹豫,最终他还是对李守礼道:“还是那句话,我不想背上骂名”。

李守礼又恢复成以往那种淡然的神色。“那四皇叔要尽快把姚崇、朱敬则贬往京外,现在提出来,陛下必欣然同意”。

长安令狐府。令狐少和的母亲朱氏正在和他父亲讨论要送往张家的礼单。

朱氏说:“我还是觉得礼有点轻了,今时不同以往,之前张家就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刺史,那张家小姐能嫁入我令狐家是高攀。现在他祖父可是当朝宰辅,整个朝堂,都以张相为尊,多少人上赶着巴结,礼都送到我这了。”

令狐严篆说:“那也不能前后差异太大了,父亲向来清高,最烦这趋炎附势之事,当年和张家说亲也不是冲着张相的官职去的。父亲前两日还特意嘱咐我,万不可借张相之势谋利,免得落人口实”。

朱氏不以为然道:“父亲就是太循规蹈矩。就凭父亲门生遍布天下,但凡稍微放下些身段,别老端着一副架子,你也不至于在六品礼部员外郎的位子上坐了十年。你是指望不上了,可少和还年轻,一会儿你再和父亲说说,趁着少和这次去洛阳,让父亲和张相打个招呼,把少和安排到羽林卫,这样有官有职,等张家小姐过门,也不至于被人看轻了”。

令狐严篆还是一副不情愿的样子。朱氏最看不上他这夫君的窝囊样,怒道:“都说青出于蓝胜于蓝,这令狐家倒是一代不如一代,你父亲好歹还当过三品的国子监祭酒,门生众多,到你这代也就个六品闲职。到少和那更是白衣一个,以后到你孙子是不是还得去讨饭啊”!说完就呜呜地哭了起来。

令狐严篆看着他家这个河东狮,也是真没有招,搓了一下脸。

“好好好,你别嚎了,我去行了吧”,一甩袖子,推门而去。

朱氏见他家那口子已走,擦了擦本就不存在的眼泪,理了理鬓边的头发,继续喜滋滋地研究起礼单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