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德琳的声音将彼得的思绪拉回来,彼得才发现是她摆弄好了录音笔,而大街上的人也回归了正常,一派和平的景象让他的不安感终于弥散。
帕克先生伸手扶额,眼中若有所思。
艾德琳语气温和道:帕克,或许你已经想到了有什么可爱的小秘密等着与我分享?
呃
竟然忘了自己还在主编的魔爪下垂死挣扎!
彼得立刻摇头:不,主编,我建议你再换个方式吧,比方说我给你打个欠条?
越想越觉得可行,彼得再接再厉:这欠条留给你保存着,一旦我告发了你,你就
你说的有道理,艾德琳似乎被他说动,不过,单单是欠条不可行,银行。卡密码倒是很合适。
她眯着眼睛笑了起来,天真无邪的样子:这确实是牵制一生的把柄,对不对?
主编你是不是太狠了点。
彼得想了想:那万一我把资产转移
是的,干脆把我的手机号绑定在你的卡上吧,艾德琳立刻敲定,这样一旦你有大规模的资产变动,我就会收到提醒,而且拿上你的欠条,我还有正当理由把钱追回来。
彼得:所以以后自己的花销都要跟主编报备了?
不知道为什么有种微妙的感觉。
艾德琳越想越有道理,对于像彼得帕克这样的中产阶级年轻人来说,还有什么比银行。卡密码更有牵制力的么?
说着,窗户边传来了细微的响动,两人齐刷刷朝帕克旁边的车窗外看去,竟然是一个小孩子趴在车窗上盯着他们。
艾德琳被这娃娃吓了一跳,他硕大的脸挤在车窗上往里看,两人又离车窗那么近,这个角度确实很容易给人造成心理阴影。
彼得还在琢磨着怎么赶走这个孩子,却看见艾德琳皱着眉头,直接往熊孩子的方向砸了一拳。
那小孩子立刻往后退开了,这办法简单直接,很是实用,但那孩子被吓得不轻,嘴一瘪就要哭,旁边他的母亲立刻蹲下身子询问,结果越劝越委屈,熊孩子居然大声哭喊了起来。
车里面的叔叔和阿姨压在一起,那个凶巴巴的阿姨还要打我!
孩子的妈妈听到这番说辞有些尴尬,偏偏那熊孩子还越哭越大声,吸引来了不少人的侧目。
虽然隔着车窗,但是这糟心的言语还是让帕克先生很是窘迫。
但主编从容地拿起墨镜戴好,接着居然摇下了车窗,彼得立马偏过头躲避群众的视线,艾德琳却大喇喇地瞅着那个孩子冷笑。
喏。艾德琳朝窗外伸出一只手。
外面的小孩子止住了哭声,彼得好奇她到底拿出了什么,没忍住一转头,主编手里原来是印着尤里斯·格兰特肖像的美钞。
那个孩子居然走了过来,他的母亲居然没拦他。
艾德琳也不生气,甚至颇为和颜悦色地看着他:来,叫姐姐。
方才哭的地动天摇的熊孩子怯生生叫了一声姐姐,明明刚才还在喊她是凶巴巴的阿姨。
艾德琳爽快地把美钞递给了熊孩子,接着摇上车窗,系好安全带,直接驱车离开了。
彼得沉默了下来,艾德琳也不说话,车里静默了一会儿,几分钟后,艾德琳主动打破尴尬:是不是觉得一个孩子这样做显得很现实?
确实如此。
帕克先生却顾左右而言他:是他的家长没有教育好。
没有教育好的例子不只他一个,艾德琳道,纽约一直缺少某种正气,尤其是在这样的年代。而复仇者们
艾德琳没有继续说下去,但帕克先生已然知道她的意思。他记得那天送艾德琳回家的时候,她趴在他的背上,喃喃地说纽约的颜色很美,但缺少了某一虚幻的颜色来充实。
艾德琳真是个矛盾的人,既小人又君子,既理想又现实。
其实复仇者也是这样,渺小的人做着伟大的事,帕克先生也是如此。
彼得觉得艾德琳大概是带着某种奇怪的光环,无论她做了什么事,下一秒总能让他觉得主编所作所为都有道理。
他换了个轻松的语气:我们现在是往哪里去?
主编瞥他一眼:银行。
彼得:();